用选择纳税人身份进行纳税筹划可行吗

2020-08-28 综合 131阅读

你好,是可以的

  1. 主要客户为一般纳税人时企业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主要客户为一般纳税人时,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其购买货物时的成本为含税价减去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就是以“成本价”作为购买决策的主要标准。
    若销售方为一般纳税人,且能抵扣进项税额,则购入货物的成本价为不含税价款;如果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则成本价为含税价款。若销售方为小规模纳税人,由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成本价为含税价款减去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果不经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代开后仍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则成本价为含税价款。企业在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主要客户的成本价。
    甲企业不含税销售额为S,成本为C,可抵扣进项税额为D。如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T,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城建税税率为L,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甲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时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可以据此抵扣进项税额;甲企业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时经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可以据此抵扣进项税额,那么甲企业的不含税销售额S就是客户的成本价。
    甲企业若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税后净利润为:P1=[S-C-(ST-D)×(L+3%+2%)]×(1-25%)
    甲企业若选择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税后净利润为:P2=[S-C-D-S×3%×(L+3%+2%)]×(1-25%)
    令P1=P2,得:
    [DS]=[(T-3%)×(L+3%+2%)1+L+3%+2%]
    将相应税率代入公式,可得D/S,此时的D/S为临界值。当实际的进项税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等于临界值时,P1=P2,甲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均可;当实际的进项税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大于临界值时,P1>P2,甲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更有利;当实际的进项税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小于临界值时,P1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基本税率为17%,有些货物适用低税率13%,因此T为17%或13%。城建税税率L有7%、5%和1%三档。将相应税率代入到上面的公式,可得临界点的D/S,当主要客户为一般纳税人时,要求销售方的成本价相等。企业若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若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则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这时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计入成本,相应利润会减少。因此,通常情况下,当主要客户为一般纳税人时,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更有利。
    当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时,如果进项税额(D)较小,增值税应纳税额(ST-D)会大于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时的应纳税额(S×3%),相应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负担会比较大。当进项税额(D)足够小时,一般纳税人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可能会小于增加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负担,这时企业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会更有利。
    因此,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还是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关键在于企业的进项税额的大小,本文选用进项税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D/S来反映进项税额的大小。通过计算,如左下表所示,临界值D/S都在1.5%以下,相对比较小,说明当主要客户为一般纳税人时,通常情况下,企业应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更有利。只有进项税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低于临界点时的D/S时,企业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才更有利。
    2. 主要客户为小规模纳税人时企业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主要客户为小规模纳税人时,由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购买时主要考虑销售方的含税售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时,要求含税售价一致。
    假定乙企业含税销售额为S,成本为C,可抵扣进项税额为D。如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T,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城建税税率为L,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乙企业若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税后净利润为:P1=[[S1+T]-C-([S1+T]T-D)×(L+3%+2%)]×(1-25%)
    乙企业若选择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税后净利润为:P2=[[S1+3%]-C-D-[S1+3%]×3%×(L+3%+2%)]×(1-25%)
    令P1=P2,得:[DS]=[T-3%(1+3%)(1+T)]
    可以看出,临界值D/S与城建税税率L无关。
    若T=17%,则[DS]=11.62%。
    若T=13%,则[DS]=8.60%。
    因此,当可抵扣进项税额占含税销售额的比重等于11.62%(或8.60%)时,P1=P2,乙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均可;当可抵扣进项税额占含税销售额的比重大于11.62%(或8.60%)时,P1>P2,此时乙企业应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当可抵扣进项税额占含税销售额的比重小于11.62%(或8.60%)时,P1当主要客户为小规模纳税人时,要求销售方含税售价相等。若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即营业收入S/(1+T)较低,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故成本也较低。若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销售额即营业收入S/(1+3%)较高,由于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故成本也较高。
    在含税销售额S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是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关键在于企业的进项税额的大小,本文选用进项税额占含税销售额的比重D/S来反映进项税额的大小。当T=17%,临界值D/S为11.62%,这时进项税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D×(1+17%)/S为13.60%,相对较高(因正常情况下最多不会超过17%)。当T=13%,临界值D/S为8.60%,这时进项税额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D×(1+13%)/S为9.72%,相对也较高(因正常情况下最多不会超过13%)。
    因此,若主要客户为小规模纳税人,只有当进项税额足够高时(超过不含税销售额的13.6%或9.72%),企业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才会更有利;否则,企业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更有利。
    以上是对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筹划的理论分析,由于纳税人身份的不可逆性和健全会计核算的成本,在现实运用中,仍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

    八大场景合理避税:工资个税筹划、投资收益筹划、O2O平台筹划、采购中心筹划、所得税筹划、劳务收入筹划、利润分红筹划、社会保险筹划

    可搜“捷税宝”——税务筹划专家!免费筹划,包落地实施!


    上海普道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浦东新区高科西路650号D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