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发展进程?

2020-05-19 教育 109阅读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思想 v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序言中说到:“照我看来,——我的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这就是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基本原则。 v 实体即主体的思想最早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范畴篇》里曾经从逻辑判断的角度为实体作出规定,他认为实体就是只能充当命题判断中的主词而不能充当宾词的东西。而当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时,无论实体还是主体在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v 从笛卡尔开始,主体已经不仅仅是判断中的主词,而是更多地被用于人类理性尤其是认识能力。由于近代哲学是通过与客体之间的差别来确立主体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的同一性问题。黑格尔现在提出这个原则,就是想使主观性原则与古代哲学的客观性原则融为一体。与亚里士多德相比,黑格尔考虑更多的是实体本身的能动性。在他看来,实体不仅是客观的,而且其自身是能动的,这样的实体就是“活的实体”。 v 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陷入了二元论的困境。斯宾诺莎强调了实体的一元论,但是缺少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原则;康德虽然发扬了主体的能动性,然而却始终无法扬弃外部世界的现实。黑格尔主张“实体即主体”,因为实体自身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能动性的内在动力。实体作为“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 v 在黑格尔看来,实体惟有在自身中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才可能展开自身而成为现实。也就是说,实体并非无差别的同一性,而是在其自身内部就蕴含着否定性和矛盾:由于实体自身就具有能动性,所以它自己否定自己而成为发展出来的现实。因此,只有当我们把实体同时也理解为主体,理解为自己展开自己的运动的时候,才能说明它的现实性,而实体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就表现在它自身之中就包含着纯粹的否定性,因而它是单一的东西自己否定自己从而分裂为二,将自己树立为对立面,然后扬弃自身中的矛盾和对立,重建自身统一性的过程。由于实体就是主体,其自身就具有能动性,因而实体的运动过程乃是它的自我运动,世界就是它的外化和展开。于是实体的运动就成了以终点为目的的自己展开自己、自己完成自己的“圆圈”,而且只有当实体真正成为主体,从潜在展开自身并且重建自身同一性的时候,它才是现实的。 v 所以在黑格尔看来,真实的存在或真理并不是现成存在的所予对象,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于这个发展过程是其自己展开自己的自我运动,而且只有当它达到了终点时才能成其为现实,因而真理乃是将所有一切展开了的因素包容于自身之内的“全体”。 v 单纯的实体还只是潜在的因素,当它展开自身而外化为世界时,也仍然不是真正的现实,只有当实体展开为世界并且扬弃一切差别重建自身的同一性的时候,它才是真正的现实,而这个重建自身同一性的工作就是通过人类精神对于绝对的认识活动来实现的。 v 1.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及组成部分 v 2. 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内容的矛盾,即辩证法与体系的矛盾。 v (1)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其辩证法思想是没有限制的。辩证法表现正、反、合,矛盾的消失。 v (2)辩证法辩证矛盾的过程是以矛盾为根据的,也就是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事物变化发展根据,在黑格尔体系中,每个阶段的终结都表现为矛盾的消失。 v (3)辩证法的本质表现为能动的革命的,然而由于辩证法是受其形而上学哲学体系所限制,表现为僵化,因此辩证法为适合体系的需要,不得不将革命因素封死在体系之外。 v 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v 1.批判康德哲学关于本质现象分裂关系,以及本质不可知(否定上帝存在)。黑格尔指出康德把自在之物本质现象看作两种有差别的存在是正确的,但是康德的错误就在于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不相联系的存在,他认为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关系是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是现象质的规律性。事物与事物间根本区别在于其本质不同,而现象是质的外在表现,本质不在现象之外,而在现象之中,因此通过认识现象就可以认识本质,不仅现象可知,本质亦可知,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 v 2.批判康德哲学中思维和存在的形而上学观点,主张思维存在是统一的。黑格尔指出康德把思维存在看作完全对立,性质不同的两种存在,并且二者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观点。黑格尔受谢林、费希特哲学影响,在批判康德时,指出思维存在是辩证统一的,观点正确,但论证表现了典型的唯心主义。 v 黑格尔指出所谓精神或思维是客观的存在,所说存在就是表现为一个实体的存在。所说的实体的存在就是指主体的存在。所说主体就是一切内容都是(思想)它自己对自己的反思。黑格尔称作这是自身的同一性,内容就是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是精神得以实现自己,外化自己的东西,无这些东西,精神仍是抽象的。黑格尔所说存在就是精神认识自己,而获得的实在内容。这一内容表现为实在的,也就是实体的存在,因此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统一的。 v 分析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唯心主义实质: v A.思维(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先于物质的,纯客观精神是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在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他严重颠倒主次关系。 v B.所谓存在(物质)是从绝对精神被主观演绎推导出来的,从而否定了物质存在的绝对客观性。 v C.在黑格尔命题里,所谓存在(物质)没有自己的客观独立性,一切存在和物质都依赖精神存在而存在,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精神成了物质存在依据。 v D.这一命题是精神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是改变了的神创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杰作。 v 3.批判康德哲学否定矛盾存在,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观点。黑格尔指出理性认识绝对事物会出现矛盾,是由理性认识能力有限性造成的。黑格尔指出主体认识客体会出现矛盾,发现这一矛盾是康德的功绩,然而康德却否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黑格尔认为矛盾不仅存在于主体认识客体的领域,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典型存在事物。黑格尔强调矛盾是普遍存在,他认为认识和发现矛盾是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v 黑格尔辩证法的贡献: v A.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发展和转化的思想。他把(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并企图揭示其运动发展内在联系。黑格尔认为从精神到物质,从宇宙到人类社会,一切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黑格尔极力反对那种把事物看成孤立静止、无任何联系的形上观点,它结束长期以来机械形而上学主义。 v B.关于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是运动发展变化内在源泉的思想。在欧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而肯定地提出一切事物在其发展中都是矛盾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他许多著作中,例如,《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法哲学》都贯穿着。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根源,事物只因在本身中包含矛盾,所以才运动,才有趋向和活动,只有矛盾才能表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黑格尔强调无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指出,在我们周围所存一切事物都可看作矛盾进展法则的一个例证,无论精神现象还是物质现象,事物之所以运动发展,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结束了以前所有关于运动的原因探讨。 v C.具体矛盾运动表现为从不断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思想,黑格尔指出一种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物就在于事物本身有质的规定性。正因事物质的区别才促使事物相互区别,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僵死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事物一种量表现出来的。当这种量的变化达到了一定限度,最后超过了这种限度,事物就完成了由此事物产生彼事物过程,即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黑格尔认为事物变化是事物自身质,不断以量形式表现,在质对质限度内,量任何改变都不影响事物根本性质,超出质的限度,事物的转变是一种飞跃,他还认为不断的量变也是不断质变过程,他这一思想使辩证法与以往的辩证法产生了根本的区别。 v D.关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表现为圆圈式的上升的思想。黑格尔认为主观认识客观是一个不断深化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认识绝不是一次完成的。黑格尔认为这个过程是矛盾运动的前进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认识是借助于以前认识的真理来否定以前真理的局限,使认识达到对新的真理的规定性。他还认为认识的过程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因思维的特点总是积极主动追求真理。在认识过程中黑格尔批判三种情况:①追求真理和获得真理感到无能为力,产生自卑感②批判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就得意忘形的人③他批判对真理妄自尊大,认为真理对他们无所谓,只有那些怀雄心,勇于攀高峰的人才不以略知皮毛为满足,才能把真理掌握于自己手中。 v 4.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区别 v (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事物处在辩证发展的状态之中,客观事物本身就存在辩证法,而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客观事实出发,是对客观事物概括总结来的。因此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因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在物质第一性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此相反,黑格尔辩证法是从绝对精神作为出发点来阐释其辩证法的发展,而把客观物质世界仅仅看作精神的外化,黑格尔辩证法处处表现为主观决定客观,意识决定存在,精神决定物质,因此黑格尔辩证法是主观杜撰的辩证法,因此是唯心主义辩证法。 v (2)关于矛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由于肯定矛盾的普遍存在,因此由矛盾引起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没有止境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始终坚持旧的事物过程完结,新的发展过程随之产生,而新事物包含新旧两种矛盾,新旧矛盾转化导致新事物产生,以此以至无穷。黑格尔辩证法承认矛盾普遍性,但在他体系里,矛盾有开端终了。因此黑格尔辩证法是一个封闭体系,辩证法为迎合体系,不得不背叛自己,在每一个终了阶段。矛盾调和了。因此,黑格尔辩证法是半途而废的。黑格尔辩证法是在原来形式上是完全不适用的,而马克思辩证法是人类认识科学指导思想。 v (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正因是科学辩证法,所以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软弱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表现为革命和保守两个方面。辩证法是革命的新生事物的思想表现,但革命的表现新生事物的思想惧怕封建势力,不敢把革命思想直接展现出来,只能在唯心主义体系中迂回表现着。因此,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反映。 v 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观 v 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一切事物存在发展的历史(特别包括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辩证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环,把历史比作一棵果树,当种子萌芽时,幼芽是对果实的否定,树冠长出又是对萌芽否定,果实出现对花朵否定,历史就是这样,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历史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认识历史,撰写历史中,特别表现为哲学史,主观、个人因素参于其中越少,历史越真实,因历史有其必然客观发展,因此,外来因素干扰越少越真实。黑格尔反对对历史主观性理解。他提出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