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家或教育家提出的美育思想包括哪些

2020-05-13 文化 393阅读
从美学思考所依托的知识形态来看,西方美学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并且在各个阶段分别出现过占主导地位的美学形态,即: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1、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思考传统。本质(essence)是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主体设定,认为事物总存在着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这就是本质。它有两个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如:柏拉图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即“美的理念”。“美的理念”是各种存在的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存在的终极根源。2、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美学。它把本质论美学与基督教神学“嫁接”起来,认为世界的美来源于万能的上帝的创造。神学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的产物。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3、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到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认识论转向”是指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学统治的潮流,它不再相信人的知识是来源于上帝,而是来源于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它又分为几个流派:经验主义美学:这是17-18世纪英国的美学学派,认为审美来自人的感性经验,由此对审美感官、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等作了探讨。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休谟、博克和法国的夏夫兹博里。理性主义美学:这是17-18世纪在欧洲大陆德、法等国盛行的美学流派,认为审美来自人凭借理性而对于直接的感性经验的整理过程,主张为审美和艺术制定必要的理性秩序和规范。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来布尼茨、鲍姆加登等。德国古典美学:这是活跃于18-19世纪德国的美学流派以康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系统分析了审美与无功利、形式、目的、想象、天才、自由等的联系,为美和艺术确立了独立的领域,并对崇高范畴做了开创性的论述。席勒的《美育书简》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融汇出发,提出了“游戏冲动”的新构想,注重通过审美“游戏”去建构一个特殊的“审美王国”,并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了“美育”,将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黑格尔的《美学》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并对古希腊至19世纪的西方艺术类型及其演变做了辩证研究,标志着西方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达到一个极致。 科学美学:这是指19世纪后期出现的运用心理学手段研究美学问题的美学新潮,认为科学的实验方法是研究美学问题的可靠手段,主张“自下而上”地研究审美问题,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费希纳。生命美学:主要指19世纪后期兴起的从生命角度解释美和艺术的德国美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认为,不是理性而是感性的“生命意志”才是世界的本源,同时也是悲剧艺术的来源。而尼采泽强调“权力意志”构成审美和艺术的源头,强调悲剧艺术能够使人沉醉于对生命的占有和享受之中。生命美学可以视为从感性生命角度挑战认识论美学原有的理性至上偏向的产物,在伸张被理性压抑的感性生命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导致了拒绝理性而片面崇尚生命,导致了美学的非理性放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