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暑假实践心得 国土资源局的章 地质调查 三千字左右 谢谢 情况紧急

2020-06-14 教育 27阅读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动力地质学原理》等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因此,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和地矿系在加强这门课的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重视地质认识实习这一实践环节,多次在西安周边地区踏勘选择实习路线,经过多年的实践,选择了口镇、沣峪口、灞源、东汤峪、杨虎城烈士陵园等路线。这些实习路线既能满足完成地质认识实习,同时,还兼顾人文、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不断挖掘德育资源,拓宽德育渠道,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行着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抓住“三个环节” 挖掘德育资源
“三个环节”主要是指理论教学环节、电化教学环节和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这“三个环节”的教学是完成好《地球科学概论》等门功课的有机统一体,是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地学领域或殿堂的三步曲,也是使学生对地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
(一)占据理论教学课堂,渗透德育内容
《地球科学概论》等是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地学的方方面面,宽泛而不深钻,也是将学生引入地学专业殿堂的奠基课程。正是如此,教师在把《地球科学概论》等理论教学搞好的同时,把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内容贯穿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坚持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与德育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师充分利用理论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备课和讲课时,有意识地挖掘或广泛涉猎教材与德育有关的内容。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地学的殿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理解地质工作就是“穿越时空的旅行者”这一学科高境界的至理名言。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什么?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什么?以及我们今天既要开发资源,又要保护环境,既要保证今天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开发,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譬如有的教师引用郭沫若同志“地球——我的母亲”的诗句:“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您,衣的是您,住的是您,我要怎样才能报答您的深恩”。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既把握住了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又分析了地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和人们知恩善报的反乳之情。
(二)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我们把《地球科学概论》等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时,首先要认识到内容和渠道要相配合,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要相统一;其次是要认清基本内容和相辅内容,主渠道和灵活多变的辅助渠道相互有机配合。因此,学院、系、教师把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渠道,传授知识、传授方法,同时,也非常重视与之相配套的辅助内容与辅助手段建设,舍得投资和下功夫搞好这门课的课程建设,利用陕西这个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宝地,拍摄了《漫画秦川山水》等教学录像片,作为多媒体教学辅助内容(附件4)。这些录像片从“关中”来历说起,从史至今,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既包括皇帝陵的人文初祖、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临潼壮观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汞、银异常、乾陵—茂陵—昭陵为代表的唐陵的雄伟壮观,又包含了中国中央造山带主体的秦岭、险峻的华山、崩裂的翠华山地质公园、能源丰富的陕北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的渭河谷地、黄河壶口瀑布等闻名于世的自然景点及与此相伴的大断裂、褶皱、不整合等基本构造,黄河、渭河的历史演变和南北造山带的演变,华山奇险的形成及劈理对“华岳仙人掌”形成的作用。
这些录像片不仅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感性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悠久、灿烂,并为之而自豪。
(三)抓住野外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西安周边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一方面通过几条实习路线的实习,积极引导学生野外实习的兴趣和各种好奇心理,讲明野外实习的关键是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科学的地质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另一方面,通过参观三原城隍庙、半坡遗址、蓝田猿人遗址、兵马俑、秦陵、华清池、杨虎城陵等名胜古迹;深入农村、矿山和工厂体验生活,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观赏翠华山、骊山风景、圭峰山和高冠瀑布等名山大川,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这一环节的重视与强化,用学生们自己的话说:“既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又陶冶了情操。”
通过加强和重视这三个环节,使广大同学深深感受到我们的教学是传道授业和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外,还丰富了德育内容和形式,拓宽了教育途径,构成了德育教育的多样化方式,使广大同学得到了地学高境界的系统思维训练,受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
二、培养实践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广阔天地里不仅可以传授专业课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实践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并且抓住实习这个环节,并在拓宽德育渠道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世界观教育
地质专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着宇宙的形成、地球的诞生、生物的进化、地壳的运动等一步一步地让学生由远及近,由初级向高级、由浅入深来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这无不体现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特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如矿物、岩石、矿床、构造现象等等,这些物质形态能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辨证法的思想。因此,通过教学与实习,加强培养学生五个观点:一是实践第一的观点。辨证法把实践提到第一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魏格纳发现了南非与南美大陆凹凸可以拼合,提出了大陆可能是漂移的,后来在诸多地质学家的努力下,通过古地磁、古生物的验证,证实了这一点,形成了大陆漂移学说。我校已故院士张伯声教授认为从看得见的海浪到微观看不到的声波、电磁波等,物质都是以波状的形式在运动着,因此,在总结多年地质实践的基础上 ,创立了“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成为我国五大地质学派之一,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找到了许多金属矿床及水资源。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通过多年对澄江化石库鱼化石的研究,把有脊椎动物历史向前推了五千万年等等。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观,培养学生实践精神。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的是相对的、暂时的。学习研究地质领域中的问题,无不体现着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关系,大到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小到岩浆喷出地表后矿物的结晶,都能把运动、静止的道理说个透,都是培养学生运动观点的好素材。三是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当量的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构成了事物无穷多样的发展过程。如地震的形成,就是当应力作用逐渐使岩石达到张力的极限,使岩石断裂而造成的。又如有些矿床的形成,就是地下热液的不断作用,使某些矿物不断富存而形成矿床等等。四是否定之否定的观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进其灭亡的方面。辨证法的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例如,在讲古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从7亿年左右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到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再到白垩纪恐龙对地球的主宰与灭亡,乃至人类的诞生,使矛盾的双方统一在新的肯定——人类。无不渗透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五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它们间的对立,可以是相互间的事物实体或事物过程,或事物某种对立的侧面等等。譬如,古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生物遗传、变异过程和选择过程。引起生物物种的变化,这就是说,环境变化被烙印于生物种的变化中,烙印于生物体中,使生物日益丰富复杂起来。古生物的研究、古时候的生物世界、每一物种的丰富复杂的性状,实际上正是生物和周围环境在斗争中相互创造的产物,在它们身上,烙印着或“记录着”地球环境的千古沧桑。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映现、相互创造,正体现出了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思想教育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托尔斯泰语),是战胜困难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是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常常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珍惜昭光年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常用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奠基人巴斯德一段话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而学习:“当你生活于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宁静之中,首先问问自己,我为自己的学习做了些什么?当我们逐渐长进时,再问问自己,我为自己的祖国做了些什么?直到最后一天,你可以因为自己已经用某种方式对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而感到巨大的幸福”。就是要学生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把价值奉献放在第一位,把价值享受或索取放在第二位,始终把祖国、科学与自己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为奏出一曲瑰丽的青春交响曲而做好知识、能力的准备。
(三)苦乐观教育
地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个工作野外实践工作量大,工作辛苦,地域偏僻。所以,学生中存在着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思想问题和怕吃苦的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教师们就要言传身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许多学生在野外实习中都深有感触的写到:“从教师们辛勤的汗水中我们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对事业执著的追求,鼓舞了我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们常教育学生不论干哪一行工作,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与成就,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巨大的牺牲。用中外名人成才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苦乐观”教育。每当学生谈及地质工作的时候,我们常讲“挑战者号”海洋考察环球探险的故事,“挑战者号”在经历艰险,纵横驰骋于三大洋的四年期间,船上雇佣的69名水手全部半途而废了。不得不重新雇佣水手,可是与此同时参加考察的60名科学工作者,却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一直坚持到胜利返航。这个生动的例子深刻地说明了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人,在艰苦的追求和探索中献身理想和事业,实现个人价值为祖国做贡献。有志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青年,终究能够冲破世俗的愚昧和偏见,去追求真正成功的喜悦和人生价值的享受,这个生动的例子对学生启发很大,很多同学把“乐在艰苦的探索之中”记在笔记的首页,作为座右铭,立志于献身祖国的地球科学事业。
(四)爱祖国主义教育
教师们一致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内容的核心,她能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与实践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信心,立足于:一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二是新旧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对比及矿产资源在现代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杰出人物的民族气节和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四是祖国壮丽的河山、淳朴的民风和凝聚力、向心力很强的中华民族。譬如,教师联系科学家借助于地球科学理论,具有“两眼望穿万重山”的本领,介绍李四光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并以此作基础发现了大庆油田,从理论和实践上推翻了断言中国无油的推断。颂扬他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造诣精深的伟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赤心报国、贡献卓著”的爱国者。介绍我院张伯声教授在创立波浪镶嵌地质理论的找矿方面为地学和祖国四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多年的地质教学与野外实习,不仅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发挥专业优势、拓宽德育渠道,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只是我们这几年的初步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习中还要进一步加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