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的装备并不比八国联军强,只能说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问题是人的水平差多,指挥水平和士兵水平也比较差,弹药也不足。但大家拼命,还能挡住。八国联军远道而来,兵力和补给都不足,时间一长,必然退去。
但最要命是人心不齐,朝廷各派总是战守和等问题上,争执不休,犹豫不决。首先纵容旦颂义和拳残杀洋人和教民,清军又打死德国公使柯林德是理亏在先。情报又很混乱,直到天津开战才下定决心总动员。但慈禧向八国宣战就很荒唐,炮击使馆区更是理亏。李鸿章坚持认为应该打压义和团,不应和八国开战,在国家实力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如果鲁莽开战,那么大清帝国将遭到灭顶之灾。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都共同抗旨,拒绝派兵救援,各司其事,是为东南互保。即使是如此,只要京津兵力拼命抵挡,还是有可能打退敌军的。问题是清廷的保守派老添乱,看情况好转,又开始动坏心思,煽动聂士成部队和义和团矛盾,以达到打压武将的目的。虽说双方合作打击八国联军,但义和团就是些乌合之众,不懂纪律,毫无大局观,整天到处添乱。给洋人炮轰,义和团就退回来。聂士成是不许士兵后退的,聂士成下令对后退士兵枪击,包括义和团。这就激化双方矛盾。
义和团居然袭击自己铁路,又袭击清军。在精锐前卫军打击下,义和团根本不是对手。但清廷某些大臣居然想招抚义和团,不准聂士成反击。清廷只给义和团奖励,不给聂士成部队奖励,故意激化两方矛盾。义和团下一次却不和聂士成部队合作打八国联军了,反而袭击清军,差点让清军陷入绝境。聂士成给八国联军炮弹炸死了。主将一死,军心大乱,士兵纷纷散了。八国联军很快达到京城州没。慈禧居然率先带着光绪和妃子们逃了,太后和皇帝都逃了,其他官兵自然也无心恋战了,纷纷作鸟兽散了。模迹郑庚子事变,说到底是愚昧招致的耻辱。回顾历史,真是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