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文学史相关的学术著作都有什么

2023-05-29 综合 64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

本书是一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崭新教学理念编写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它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从1917年前后到1949年间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间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深入阐发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本书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及文艺现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优秀传统,服务于当代的文化事业。
本书的撰写者都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既有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长,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本书显示了以下的突出特点:
首先,全面系统地覆盖了现代文学所有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对作家作品,还是社团流派,以及文学论争,都进行了应有的评价。尤其是以往一般现代文学教材忽略的通俗文学创作部分,本书亦给予了客观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强调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存及其实际影响,这也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应有的沟通和衔接。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唤搭慎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貌,其中包括对现代文学发生过程的描述以及上述提及的对通俗文学存在价值的关注等等;同时又尽可能地对相关内容按照历史时段或文体的分类加以相对集中的介绍和论析。以我们的体会,作为教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层面的实际操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二年来本学科“重写文学史”的成果之一。在此期间,曾有《现代文学三十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多种文学史著作出版,另有一些文学史著作也在计划出版之中。这些情况,都说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本身的活力和文学史观方面的变化。社会变迁和历史意识的调整,促使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资源、社团杂志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对它的“重评”,不光在一般平面上展开,而且也在多种侧面上立体地展开,以至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越来越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本教材坚持一贯的叙述风格,即不是居高临下的叙述姿态,那种带有“教训”意味的为文风格,而是以一种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展开对各种文学现象、创作和作品的细致叙述,以一种力图逼近文学史真实的态度,跟阅读者一起“重回”文学史“现场”,在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学的美的享受。为体现上述效果,本书还对一些插图作了调整。

建国前的文学史教材主要有: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亚东图书馆,1924年1月)
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9月)
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华书局,1929年4月)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
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1935年)
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1936年)
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年)等
建国后的文学史: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明书店,上卷1951年9月,下卷1958年8月)
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作家出版社,1955年7月)
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新文艺出版社,1952年11月)
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1955)
刘绥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
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许志英、曾华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孙中田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
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级文学组学生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想斗争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
中国人民和敬大学语言文学系文史教研室现代文学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年)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
孔范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胡国强、苏光文等枝裂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
十四院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等。
望采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