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相关问题!

2020-04-27 文化 101阅读
余华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前期以激进的姿态进行先锋探索,作品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后期转向现实主义,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其作品评价:
80年代:
1、为了突破常识和日常经验的束缚,余华前期作品选择了精神病题材。如《一九八六年》写的是一个自虐型精神病人,《四月三日事件》中的少年是一个被迫害狂
2、将幻觉描写现实化,这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如《世事如烟》中的六天不亮到江边钓鱼,看到另外两个钓鱼人,“发现他们总是不一会功夫就同时从江水里钓上来两条鱼。而且竟然是无声无息,没有鱼的挣扎声也没有江水的破裂声。...公鸡啼鸣时,两个人无生物齐刷刷地跳入到江中。
3、余华善于通过感觉的延宕制造陌生化的效果。
90年代:
余华转向现实主义开始致力于长篇创作,有《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些作品较多的涉及苦难、暴力、死亡和小人物灰色的生活。
在90年代,余华的立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在对世界的态度中开始流露出浓郁的温情。如《活着》中余华深入地探讨中国人的生存本相,思考了中国人生活的意义,在普通人身上寄寓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