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020-05-19 社会 238阅读
一、收入分配公平的概念考察
公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有人将其界定在经济领域,有人将其界定在法律领域,有人将其界定在道德领域,而有人又将其界定在政治领域等等.不管将公平界定在何种领域,公平的含义无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手段的公平,其二是作为目标的公平.作为手段意义上的公平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出发解决如何公平的问题;作为目标意义上的公平是从人的理性出发解决如何确立一个理想的公平的社会秩序的问题.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属于经济领域的公平,其本身也具有手段和目标的二重性.一方面公平分配是促进生产发展,达到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方面,公平又是各个社会要追求的社会目标.由于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而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因此,生产资料占有的公平与否,最终决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随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原始共有社会中的收入分配公平是与其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人们在生产中共同劳作,没有差别地分配生存必需品,大多情况下是按人头进行平均分配.但这种分配是建立在其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当发生自然灾害,生活必需品供给不足之时,原始人类往往就会以杀害或抛弃老幼及长期患病的亲人来满足其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其本身也有不公平的一面.在奴隶社会,马克思说:“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合理的”.显然,这种公平是建立在奴隶主与奴隶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存在着严重的等级观念,与之相应的公平观念则本质上体现了地主与农民的不公平、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是一种私有财产的公平,它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暗含了劳资双方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当然,阶级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是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权力设定的“正义”、“公平”.由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所以不可能真正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公平,这为收入分配公平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做到了劳动的平等,其必然要求收入分配公平.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公平一方面受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着初级阶段国情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公平.
二、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维护公平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性,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收入分配公平.在市场经济中,价值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内在要求商品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反映了生产者之间的平等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既然是平等的,必然要求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收入,即生产者的收入平等.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抑制收入分配公平.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主要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始终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放在首位.这种生产形式一方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市场竞争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从而最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它有利的一面.然而,市场经济主要是根据效率来进行市场主体的收益分配.由于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存在着效率的差异,决定了市场主体收益分配的差异,效率高的市场主体收入则高,效率低的市场主体收入则低.即使同样行业的劳动者在劳动中付出等量的劳动,但由于行业部门的效率差异存在,必然决定了分配的差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