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铜钱如此之多,反映了宋朝时期经济的繁荣,繁荣的商业往来促使货币的需要激增;而在政治上,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即以雇代役,实际上就是劳役的货币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币的流通。宋代有多种形制的货币使用:交子(纸币)已经发明并在社会上流通;白银、铁钱、铜钱也是当时重要的货币,其中又以铜钱占据着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各大铜场冶炼的铜都用于铸钱,铸钱的机构便相应设置起来,同时严厉管制铜料,禁止民意私有,宋初规定犯“铜禁”7斤以上者就要被奏裁处死。
宋钱不但数量多,品种也多,原因是宋朝一代前后改过57次年号。随着每次年号的更改,朝廷就会用新的年号命名铸钱。有时同一年号还会铸造两种不同的钱币,如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就同时铸造有“圣宋元宝”和“崇宁通宝”两种铜钱。
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开始,一监所铸造的铜钱尽管铜质、大小、厚薄和内外边廓完全相同,但其钱文的书法却有差异,书体真、草、隶、篆俱有,堪称百花齐放,还可以互相配成“对子钱”。
据《宋史》记载,宋真宗时全国铸铜钱的主要是四监,即饶州永平监、江州广宁监、池州永丰监、建州丰国监,其中前两监地处今江西境内。以后钱监增减不定,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增多,在江西除饶州、江州两处规模较大且长年稳定生产的钱监外,还出现有三处重要铸钱处,即虔州铸钱院、信州铅山铸钱院、南安军钱监。在全国范围内钱监的数量就更多了,仅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全国各地就有26处专门铸钱的钱监,其中有17处铸铜钱,年铸钱485万贯(一千个平钱串在一起为一贯)。生产数量如此之大,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天会有如此多的宋朝铜钱陆续出土或是在世上流散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