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房地产市场客体

2022-08-19 军事 192阅读
客体是客观的现实存在物。客体是
同主体活动有功能联系和被具体指向的东西。因此,客体
是被历史地规定着的,没有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领域的
客观存在事物,是不具备客体的规定性的。客体可以分为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以物质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
精神客体,如录音磁带、电影拷贝、文化书籍、电子计算机
存贮系统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
题。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始终
存在着矛盾,客体不会自动满足主体的内在需求。主体和
客体又是统一的。离开客体,无所谓主体,离开主体,也无
所谓客体。主体的知识水平、技术手段制约着对客体认识
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而客体也会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
的提高。主体的活动不能摆脱客体的规律及其条件的制
约。主体的能动性在于认识客体,并把它们置于自己的控
制之下。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且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有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三个基本层次。实践关系是主体改
造客体以及客体被改造的关系。这是主客体关系的最基
本方面。在实践关系中,主体基于对客体的一定认识和自
身的需要,提出实践目的,运用工具和手段实现对客体的
改造,取得一定的物质成果,把自己的目的、能力和力量
对象化。同时,客体也迫使主体的改造活动遵循它的规律
性,主体的实践目的、实践方式和实践结果都要受到客体
的制约。认识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认
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客体的信息作用于主体,
使主体的观念获得客观内容;同时,主体根据需要对客体
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形成了客体的主观映象,在观念上
把握和反映客体。价值关系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同客体
满足需要之间的关系。外部世界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条
件,具有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属性。主体索取
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作为客体,并通过活动改变客体,
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主客体之间的这三层
基本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践关系是主客体关
系最基本的层次,认识关系可以指导实践活动,价值是人
的实践、认识活动的内在尺度、目的和动力,价值关系是
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层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