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怎样相处心才会不累

2020-04-28 教育 106阅读
人与人怎样相处心才会不累?
一个人刚出生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需要别人的照顾才能生存下去,就开始了亲子关系;到了上学的年龄,接触到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同事关系;结婚之后,有了夫妻关系……
人的一生当中,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角色,家庭角色、职位角色、社会角色等等,每一种角色都让我们处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生命的经历都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人际关系带给我们营养,却也可能带给我们创伤。
我们渴望在关系中被理解、被接纳、被关爱,却常常在靠近时固步不前,恐惧受到伤害,远离时又焦虑、失落、痛苦。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上崇尚互敬谦卑、重情重义,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有着不同的态度、情感及方式。
对天地的敬畏、对妻子的疼爱、对子女的呵护、对朋友的尊重、对陌生之人的仁爱,这些所有的交往之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礼仪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演化为一种有内涵、有意义的特定概念,比如我们常说的八拜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等。
一个人处于社会之中,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状态。
如何像古人一样有情有义、不卑不亢地交往,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慢慢锤炼。
启迪多元思维
心理学上有个关系模式,叫做「没有界限的相处模式」。
这种模式在无形中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埋下了隐患,一旦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为这种关系模式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生命本质上都是独立的个体,从而陷入了越界的关系中而不能自拔。
界限的概念,最初由心理学家庭治疗大师提出,用来界定家庭里每一个系统该如何进行互动。
举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子女不该随意介入父母原生家庭的争吵,婆家不该越俎代庖干涉夫妻生活。
家庭成员中的每一种关系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同时又可以和这个关系外的其他人沟通。当家庭界限清晰,父母会各司其职,孩子能够既有归属感,又有独立性格。
随后,这个概念拓展到了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中。当我们可以在家庭中保持独立并且彼此尊重的时候,那么在其他关系里,我们就能拿捏分寸,不会轻易受别人的影响,拥有人际关系的自主权。
相反,在界限不清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把这种相处模式不自觉地带到与别人的相处模式之中,如职场、伴侣、亲子、朋友关系等等,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也需要觉察和自己角色相匹配的立场和行为,处理关系时有边界意识。
正心正举
我们需要通过正心正举提高对生命关系本质的认识。
梳理与自己的关系
我与身体的关系——身体是镜子,我怎样对待身体,身体就会像镜子一样反馈给我什么样的身体;好的生活方式,反馈给我好的身体。
我与心的关系——心是能量源,心是可以产生力量的,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我与生命的关系——生命历程是能量的载体,需要珍惜爱护它,经历、体验、创造它。
梳理与他人的关系
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与人接触,进入关系的状态中,这些关系包括:父母、夫妻、亲子、亲属、朋友、同事等等;用正确的角色定位关系,明白恰如其分的界限意识,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梳理与场域的关系
场域是指我们所处的场合、环境等的总称,例如在公司时,整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场域;在家时,家就是一个场域;在户外时,游乐园、湖边、树林、出租车等都可以被称作场域。
场域包括场地、在场域中的人、物体、其它生物甚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些元素,都跟我们有关系,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拨迷见智
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贯穿人的一生,我们只有找准了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才能够在关系相处中不觉得累。
开启自在之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一定的精神能量,当精神能量耗光之后,人就会感到累。
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被关系所塑造,而且在人一生之中,也持续的需要周围的关系,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一样。
我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双方是能量的叠加,是双方共赢的状态;然而糟糕的人际关系,对双方是能量的损耗,是双重损失的状态。
所以说,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可以提升个人的幸福指数。
我们需要用动态平衡的理念,让和谐的人际关系滋养我们的生命历程,提升内在自我,让内心强大起来,也需要多认识外在世界的运行规律。
内在和外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让自己整个生命过程能量的获取与释放,呈现祥和、幸福、健康、快乐的自然状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