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钱福的起源和演变

2023-05-10 综合 43阅读

1、“年”的来源和演变

每到除夕这天, 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 以躲避" 年" 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从村外来了个乞相传,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 年" 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 年" 长年深居海底, 每到除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 并劝他快上山躲避" 年" 兽,那老人捋髯笑道: " 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 年" 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 " 年" 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 兽浑身一抖, 怪叫了一声。" 年" 朝婆婆家怒视片刻, 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 院内突然传来" 砰砰啪啪" 的炸响声, " 年" 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 " 年" 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 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迅首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钱”的来源和演变

原来, 在漫长的商品交换发展中, 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不是一开始就用黄金,而是先用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有不同, 加上它不能分割, 不易携带、保管, 就被谷帛代替。

可是以谷帛充当一般等价物也会出现“温谷以要利,作薄绢为市” 的投机现象, 又因它们品质不一, 作逗昌虚价势必要引起麻烦。这样久而久之, 人们就以武器和生产工具等实物作为一般等价物, 进行商品交易。

而我国古代有一种农具, 当时称为“钱” , “钱”最初是农田耕作的一种用青铜铸造生产工具的名称。因为农家必须依赖这种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而且“钱”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于交换, 由于它较长时间地被当作交换媒介物, 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货币,“钱”这个名称也就被沿用了下来。

到了汉代, 封建迷信的统治者, 出于聚敛财富的愿望, 将“钱”又改称为“泉” , “泉”便成了“钱”的借用用“泉”来称呼货币更加形象, 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 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 再流向四面八方。

因此直到现代, “泉”这个借用词还在用, 比如: 集币迷们总是以“泉友”相称。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等处, 见到的“布币”比农具“钱”要小得多, 但保持了“钱”的原形。

3、“福”的来源和演变

福,从示从畐,顺天垂象( 示) ,腹满( 畐) 之义。

“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福”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用来表示“幸福”、“福气”等义。

《说文解字》里说它是从“示”、“畐”声的形声字,福字从示,是与祈祷有关。

“福”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用来表示“幸福”、“福气”等义。

《说文解字》里说它是从“示”、“畐”声的形声字,福字从示,是与祈祷有关。

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如《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山燃是说:小的诚心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会保佑他的。祭祀后要把祭品( 酒、肉) 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义,用作名词,这是“福”字在今天常用的含义。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韩非子认为“全寿富贵谓之福”,古书中常说人的“五福”是:一是长寿,二是富裕,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终命。人们常说的“五福齐备”就是指这些内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