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水文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2022-03-25 旅游 345阅读

1、青藏高原地区形成寒冷、缺氧、大风、低压的环境特征;

2、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北上,使高原北部地区降水减少,并导致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

3、青藏高原还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加大了季风的影响范围;

4、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河的发源地,称为亚洲水塔,使亚洲河流呈现放射状水系,在高原与其它地形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

5、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深入,使得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较为干旱;6、同时由于其高大的海拔,加强了季风环流;

7、青藏高原成为世界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并且在与其它地形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

气候特征

演变历史

从地质历史来看,新生代之前,青藏地区为一望无际的海洋,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性。进入新生代始新世时,古特提斯海急速退缩,大面积陆地露出水面,青藏地区为有水有陆,尚未全部隆起。进入第三纪上新世,古特提斯海已从青藏地区东西方向撤出,陆地面积的扩张,结束了海浸时代,原始高原面(大约1000米)已全部露出。此时因海拔不高行星风系似以平直西风为主,青藏地区的热带海洋性气候被中纬度副热带干旱气候取代。青藏地区形成一条宽阔的干燥地带。属于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随着高原不断隆起,高原面已抬升到海拔2000-3000米时,青藏高原的气候趋于寒冷因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青藏高原气候降低,冰川发育向较低的河谷推进,使高原进入晚更新世的白玉冰期。

当全球进入冰后期,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在距今7000-3500年,气温比当今高出3-5℃降水也较当今丰富,吸引着不少食草动物,同时古人类也在这一带进行狩猎生活,阿里和藏北地区发现的上百件石器即可作证。此时青藏高原冰川大量退缩,多年冻土自上而下融化深度达15-20米,高原边缘的多年冻土厚度在15米以内的全部融化。

继气候适宜期之后,高原进入新冰期,气温显著下降。根据拉萨大昭寺的古木,历史文献,档案史料和近代的气候资料,公元初到5世纪西藏地区以寒冷为主。从6世纪到12世纪西藏进入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12世纪末以后进入小冰期,尤其是17世纪中期为近数百年来最寒冷期。年平均气温要比现今低1℃左右。直到19世纪前期高原以维持偏冷为主,冰川继续向前推进。近百年高原进入升温干旱期,温度明显的上升。

气候现状

●总体特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主要特征

1、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2、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构成了气候的主要特征。位于藏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以下,等温线与等高线相重合,自成一闭合的低温中心,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3、降水少,地域差异大。高原年降水量自藏东南4000毫米以上向柴达木盆地冷湖逐渐减少,冷湖降水量仅17.5毫米。以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巴昔卡为例,降水量极为丰沛,平均年降水量达4500毫米,是最少降水量的200倍,是中国最多降水中心之一。4、根据温度和水分指标,结合植被,考虑地热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高层地区划分高层亚寒带,高原温带,藏东南亚热带山地和热带山地,依据水分状况又可分为湿润、干旱、半干旱等13个气候类型。

●气候分区

青藏高原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区、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区)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那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气候地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阿里亚寒带干旱气候地区及昆仑寒带干旱高原气候地区10个气候区。

  • 巨大影响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这里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

水系状况

总体情况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和自身地形地势的影响。除东南部降水丰富外,内陆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或积雪的融化。区域内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和一冈底斯山是内外水系分界线。这条内外水系的分界线将青藏高原的河流分为外流区与内流区两部分。外流区主要位于高原东部及东南部,如注入太平洋的黄河、长江,以及注入印度洋的西南水系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内流水系大多位于高原西北部,主要指的是羌塘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及局部小块的封闭湖盆。大多数内流河的河水会注入这些洼地中,形成为数众多的咸水湖。

内流区由于受到高大山脉的阻挡,使得暖湿空气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而日照充足,又使蒸发量相对较大,因此内流河大都径流量较小且流程较短;内流河大多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因此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为汛期,冬季普遍结冰,常发生断流现象,也就是说间歇性河流多;因内流河大多注入盆地或洼地,因此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咸水湖泊,如著名的青海湖、纳木错等。

外流区可分为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西南水系长江和黄河均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西南水系有4个分支,包括澜沧江、怒江、恒河一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起源于藏西南边缘),均注入印度洋,属于印度洋水系。在外流河水系中,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流域宽广,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外流水系类型。由于外流水系大多起源于藏东南或东部,所以其补给的主要方式是雨水补给。因此与内流河相比,外流河水量巨大,流程也长,其流经地的两岸,常因为侵蚀、堆积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冲击平原或台地。

主要河流

青藏高原是中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南部与东部的边缘山区河网密集,较大的外流河有属于印度洋水系的雅鲁藏布江(大支流有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曲与帕隆藏布等)、怒江、朋曲及属于太平洋水系的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等大河的上游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