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圣经经文,太26:37 一39 节,罗马书5:6 一8 节,讲章分享

2020-09-19 情感 3116阅读
太26:37 一39 节
37
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
【注释】
就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比别的门徒享有与耶稣更加亲密联合的特权。在复活睚鲁的女儿时他们曾与他同在(路8:51),登山变像时也与他同在(太17:1)。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刻,耶稣渴望人类的友谊,渴望志趣相投之人的同情和理解。
忧愁起来,极其难过。见对第38节的注释。
38
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注释】
我心里。相当于一个常见的希伯来习语,意思是“我”(见对诗16:10;太10:28的注释)。
甚是忧伤。对我们来说,要理解当耶稣进入客西马尼园时,那压在他身上的深切的忧伤、神秘的悲痛是不可能的。那突然压倒他的奇异的悲伤使门徒们感到困惑。此时神人二性的上帝的儿子,人子(见对太1:1;可2:10;路1:35的注释),正在遭受一种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剧烈的悲痛。那苦难部分是身体上的,但只是基督作为世人罪恶的背负者所受苦难的可见反映而已。
关于救主在客西马尼园所受的苦难,以及撒但在那里压在他身上的试探的注释,见《历》第七十四章(参对太4:1-11;路2:40,52;来2:17的注释;见怀爱伦对太26:36-46,42的补充材料;见对约第一章的附注)。
几乎要死。在我们的救主背负了全世界的罪担时,我们作为有罪的人要理解我们救主所遭受的极度痛苦的强度是不可能的(见对路22:43的注释)。
和我一同警醒。这是一个在与黑暗权势的斗争中对人类的同情与友谊的恳求。“警醒”的直译是,“保持醒着”,但是在这里它的意思是为一个目的保持清醒,而且那个目的是要与耶稣一同守夜。
39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注释】
他就稍往前走。路加补充说,距门徒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路22:41)。他是在彼得、雅各和约翰都看得见听得见的范围之内;他们看见了天使(路22:43),也听到了他的声音(《历》第七十四章)。
祷告。关于耶稣祷告生活的注释,见对可1:35;3:13;路6:12的注释。
父。见对太6:9的注释。
这杯。“杯”是一种常见的圣经表达方式,指人生的经验,无论好坏(见对太20:22的注释)。
然而。尽管有这一切的苦难和撒但压在他心上的凶猛试探,耶稣还是毫无疑问毫不踌躇地顺从了天父的旨意。他对上帝旨意完全的顺从为我们去效法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榜样。
照你的意思。见对太6:10;路2:49的注释;见来5:8。
罗马书5:6 一8 节
6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
【注释】
因……的时候。保罗接着给出进一步的证据,证明基于上帝之爱的基督徒的盼望是不会失败的。他描写了基督在我们还在无助之中作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由此显明的无比伟大的爱。
没有力量。或“软弱”,“无助”。保罗说的是前面几章描述的无助状态。在希腊原文中,该词常被用来指身体上的疾病和软弱(见太25:39;路10:9;徒5:15)。在徒4:9中被译为“残疾”,不宜形容罪人在接受上帝的救恩和能力以前的状况。保罗提到未重生之罪人的软弱无助,与他对被称义之信徒的描述形成了对照,后者现在是欢欢喜喜的,因为他在盼望、忍耐、品格及上帝慈爱的保证方面都愈来愈长进坚固。
按所定的日期。或:“在正确的时间”,“在合宜的时间”。本质上与“及至时候满足”相同(加4:4;参可1:15)。几千年来,靠行为得义的试验一直得蒙允许自然发展。但犹太人中,最热心于律法主义的人和希腊及罗马人中,最开明有见识的人,也没能想出任何一个办法,可以治愈世界的弊病,救人脱离罪恶和死亡。正相反,当耶稣来到世上的时候,罪恶和堕落已经把人拖到了最深的深渊之中。在有些情况下,男男女女们已经把自己完全交托于撒但的掌管之下,而魔鬼的形象也已印在了他们的容貌上。从而就向宇宙清楚地表明:离开上帝,人类就无法得到恢复。创造主如果不把一些新的生命要素和能力赐给人,人类就没有得救的希望(见《历》第三章)。就在这个决定性时刻,耶稣来为罪人舍命。
这也是一个恰当的时刻,因为它正是先知但以理预言弥赛亚要被剪除的时间(但9:24-27;参约13:1;17:1)。
这也是一个正确的时刻,因为世界的状况已经预备了许多人的心高兴地接受福音的好消息。全世界都有人厌倦了律法主义宗教没完没了的空洞仪式,渴望摆脱罪及其权势。而且,在上帝的旨意安排中,当时的世界已经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一种语言已经被广泛使用,犹太人也已被分散在各国中,从而有利于迅速传开救恩的信息。
于是,基督就在世界最需要他的时候,在所预定的时间,在他的牺牲最能充分彰显上帝拯救堕落人类的慈爱公义之目的的时候降世、舍命了。见加4:4的注释。
为罪人。字面意义是,“为不虔诚的[人]”。关于“不虔诚的人”一词的意思,见罗4:5的注释。保罗并不是说基督为一班与“虔诚的人”有别的“不虔诚的人”死了,而是说为我们所有不虔诚的人死了。希腊原文中该词无冠词,说明了这一点。基督为我们不虔诚的人死了。如果我们声称自己不属于不虔诚的人,我们就把自己排除在基督救赎的福惠之外,像犹太人所行的一样了(见路5:31;约一1:10)。
7
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
【注释】
少有的。希腊原文是molis,“困难地”,“几乎没有”,“不容易地”。第7,8节的目的是要通过把上帝的爱与人可能愿意去做的最难的事相比较,来说明上帝之爱的伟大。而在人间,即使是义人,有人愿意为之舍命也几乎是难以置信的,基督爱我们的奇妙之处,就是他乐意为罪人去死。
仁人。字面意义是,“好[人]”。按照各注释者们的意见,保罗在对“义人”和“仁人”作出一些区别,可是这种区别并不确定。似乎人们一般同意“义人”指严格地公正无罪并且小心履行要求于他的一切本分的人。而“仁人”不但公义而且仁爱,与人为善,总是乐于帮助别人。因此,保罗说,虽然一个人几乎不会愿意为只是正直或严格公义,可能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去死,但却可能为高尚、仁慈,激起人爱心与感情人舍命。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但保罗强调的是人类之爱可以期望的最高表现。愿意为一个十分善良可爱的亲爱的朋友牺牲自己,这事有极小的可能性。但上帝对于犯罪人类的爱竟是如此之大,以至耶稣在我们还是不虔不敬的叛敌时就为我们死了。
8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注释】
推荐[显明]了。希腊原文是sunistēmi,也可以译为“确立”,“证明”(见罗3:5的注释)。所以这句可以译为:“上帝向我们证明了他的爱。”希腊原词还带有“举荐”的意思(见罗16:1;林后4:2)。所以钦定本在此处用“推荐”一词是合适的,因为涵盖了这两种可能的意思,在本节的上下文中也含有这两种意思。基督为罪人死不仅证明了上帝的爱已经成为一个事实,而且将这爱以其全部的伟大和完全摆在我们面前。
该词在希腊文中的词形表明,上帝在继续证明并推荐他对我们的爱。基督的牺牲仍然是他的爱的最大证明。耶稣曾一次性为全人类舍命,然而在他受死的持久效果中,我们总是拥有他爱我们每个人的常在证明。
上帝的爱。字面意义是,“他自己的爱”。父上帝的爱在基督之死里被彰显了出来。要正确地理解赎罪的意义,就必须承认这个至关重要的事实(见罗3:25的注释)。基督并不是用死来平息他父的愤怒,也不是要诱使他来爱我们。正是上帝的爱在起初就制定了救赎的计划,并且父、子、圣灵都在齐心协力地实现这个计划(见约3:16;10:30;14:16,26;15:26;17:11,22,23;罗3:24;8:32;弗2:4-7;帖后2:16;约一4:10)。
有些人发现难以把上帝永远的爱这种观念,和经常提到的上帝的忿怒和谐起来。但上帝的忿怒是上帝对罪恶的敌对,为的是在宇宙中最终消灭罪恶。只要人还选择留在罪的权势之下,他们就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上帝的忿怒(见罗1:18的注释)。是上帝自己对罪人的爱使他献出他的儿子舍命,并且他也在那赎罪的牺牲中舍了自己(林后5:19)。
还作罪人。人身上没有什么值得上帝去爱的。第7节中假设的“仁人”是慈善可爱有激励性的。但上帝对我们的爱并不是对于我们爱他的一种回报,因为我们本是他的仇敌。“这就是爱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约一4:10)。
为。希腊原文是huper,可以理解为意思是“为……的利益,代表”,“代替”。保罗没有只说基督是作为“挽回祭”(罗3:25)、作为我们的“供物和祭物”(弗5:2),并且作为“万人的赎价”(提前2:6)“替我们死”。如果基督的死不是出于甘心,那么说他“替我们”死就足够了。但保罗还说他是“为”我们,“代表”我们死的。作为我们的冠军,朋友,和兄长,他慎重而甘愿地为我们献出了他自己的生命,因为他爱我们(弗5:2)。藉着这样的牺牲,他成了我们的代表,因为“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林后5:14)。所以说基督“替”我们死,“为”我们死都是正确的,仅仅选用一个“为”字似乎不能涵盖这两种意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