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是的历史有多久了?是哪一年建的?

2020-10-20 综合 263阅读
唐虞三代
为禹贡豫州的疆域。
春秋
为楚国疆域。
战国
为韩国疆域。

属南阳郡。

今县地在湖阳(今唐河县湖阳)、棘阳(今新野栗河一带)、比阳(今泌阳)、平氏(今桐柏平氏)、春陵(今唐子山一带)五县境内。归南阳郡。
三国
属魏国

今县境在南阳国的比阳(今泌阳县,古县城在今泌阳县城东,已不存)。秒义阳郡的棘阳、平氏三县境内。属荆州。
南北朝
宋(公元四二0——四七九年),比阳属广平郡,棘阳属河南侨郡,湖阳属新野郡兼河南侨郡境。今县地在三县境内。齐、梁、陈均无考。
北魏(公元三八六——五三四年)设陈阳、上马二县属南襄州襄城郡。今县地大部在上马、比阳二县境内,兼有汉广郡、舞阳郡境。
西魏(公元五三五——五五六年)比阳属淮州,上马属湖州。

开皇(隋文帝年号)五年(公元五八五年),改淮州为显州。大业(隋武帝年号)三年(公元六0七年)废显州为淮安郡,管辖比阳、平氏(今桐柏县平氏)、慈丘(今县东七十里,故址已不存)等七县。湖阳、上马二县属春陵郡,后入淅阳郡。今县地在五县境内。

武德(唐高祖年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废显州、湖州,以唐城山(即今湖阳南唐子山)更名唐州(此时的唐州即原来的昌州,州治在枣阳)。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将州治迁移到比阳(泌阳县)。
开元(唐玄宗年号)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重设上马县。
天宝(唐玄宗年号)元年(公元七四二年)改唐州称淮安郡;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即今唐河县),归山南东道管。
乾元(唐肃宗年号)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又改淮安郡为唐州,管辖比阳、慈丘、方城、桐柏、湖阳、平氏、泌阳七县。州治在比阳。
天佑(唐昭宗年号,唐哀帝袭用)三年(公元九0六年)分比阳以西今县地为唐州,州治迁移到泌阳(即今唐河县城),更名泌州。
五代
后梁(公元九0七——九二三年),泌阳为泌州州治。
后唐(公元九二三——九三六年)改泌州为唐州。
后晋(公元九三六——九四七年)又改唐州为泌州。
后汉(公元九四七——九五0年)又改泌州为唐州。
后周(公元九五一——九六0年)仍为唐州,去慈丘县入比阳(今泌阳县)。

唐州管辖泌阳(为州治)、湖阳、比阳、桐柏、方城五县,归京西南路。
绍兴(高宗年号)十二年(公元一一四二年)唐州割给金,二十年复归宋。

大定(金世宗年号)四年(公元一一****年,也是宋隆兴二年),宋与金议和,金割得唐州,改名裕州,仍管泌阳、湖阳、比阳、方城、桐柏五县,归南京路。
贞佑(金宣宗年号)元年(公元一二三年)废湖阳县。

元初复设湖阳县。
至元(元世祖年号)八年(公元一二七一年)
唐州管辖泌阳、比阳、湖阳、桐柏四县,改属南阳府。
(后)至元(顺帝年号)三年(公元一三三七年)废湖阳、比阳、桐柏三县,唐州只管辖泌阳一县、倚郭。

洪武(明太祖年号)初(公元一三六八年)仍为唐州。
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改唐州为县。
洪武十二年(公元一三七九年)设泌阳县(即今泌阳县)。
成化(明宪宗年号)十二年(公元一四七六年)设桐柏县,唐、桐、泌三县统属南阳府,归河南江北行省管辖。

仍叫唐县。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改唐县为沘源县。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改为唐河县,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即南阳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九四七年秋唐河县解放后,分为唐南县(政府在祁仪);唐西县(政府在白秋);唐北县(政府在县城)。属中原解放区桐柏军区。
一九四九年三月又并三县为唐河县。属南阳专区。
唐河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存。城郊寨茨岗和湖阳影坑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表明,唐河一带具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互相融合的明显特征。唐河县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秦置湖阳县,属南阳郡。西汉、东汉和三国时为湖阳县(邑),属南阳郡。晋为棘阳县地,属义阳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隋朝境内为上马、湖阳2县,属舂陵郡。唐为泌阳县,先后属唐州、泌州。五代十国时,县属泌州。宋代属唐州。金沿宋制。元代废湖阳县入泌阳县仍属唐州。明清降唐州为唐县,属南阳府。民国13年改作为唐河县,属汝阳道,后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7—1948年境内设唐河(北)、唐南、唐西3县。1949年3月“三唐”合并为唐河县,属河南省南阳行政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