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2020-05-08 社会 654阅读
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消极,这个人必然是自卑的。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必须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忍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正常的交往能力和情感。关键词:自我意识 能力 情感 人际关系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级形式,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青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详细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常常感到焦虑、苦恼、失望或无能为力。处于这种情况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便显得格外的重要。要想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从三方面做起:(1)正确的认识自己。 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话都是非常符合心理健康原则的。
人不仅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和判断,也可以反观自照,把自己当成被认识的客体,对自己的身体、欲望、能力、感情和思想进行反思。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体、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过去和现状,以至于自己所具备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都会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这些自我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实际情况,各人就会出现很多差异。例如,有些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也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一点长处。可见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渐进过程,并不是像照镜子那样简单。“当局者迷”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的包围之中。有人会赞许、称颂你,有人会批评、责备你,还有人会歧视你。在投向你的形形色色的目光中,你能否准确无误地分辨出究竟哪一个“你”是真实的“你”呢?你是会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此来丰富自己、改善自己,还是会就此丧失了自主精神,湮没在他人的议论中呢?
事实上,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认为的形象来采取行动的,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往往比你真正表现出来的形象更为重要。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之后,才能在适应整个环境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结果。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步。(2)愉快的接纳自己。 面对竞争越来越大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对自己不自信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感,也称自卑,是指一个人自己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过度的自卑可导致精力不集中、意志消沉、自信心极低,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可导致自杀。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及时克服自卑感,恢复自信,提高自尊。
健康的心理要求一个人对自己要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要愉快而满意地接纳自己。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要憎恨自己。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健康的观点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因此心情开朗;而小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故总是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以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本人条件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虽然五官端正,却并不欢喜自己;有些人虽然并不富裕,但却知足常乐;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势,但却并不觉得快意。
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但有人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作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就被缺点、弱点所压垮,自己的聪明才智、潜在能力就无从发挥。
成功的规律并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无法成功。自卑的人虽也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时机,但他总认为这些条件和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与自己并不相干,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配接受这些条件和机会。因此他们就不努力奋斗,也没有和别人竞争的勇气。自卑的人就是这样替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越过他自己所设置的障碍。 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跪着。”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经过努力也能做到,重要的是要悦纳自己,对自己要做出肯定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3)自觉地控制自己 在成年人眼中,青年人是精力旺盛、富有朝气的,但也是极为冲动、多变的。这是因为青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冲动性还较明显。进入中年级,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后,随着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水平增强,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行动结果进行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这说明大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而盲目性和冲动性则逐渐减少。然而,要想更好的控制自己,则要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并且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就会被人的意识所控制,也就被人格化和社会化了。 人的理智就像缰绳,没有缰绳的马是一匹未经驯服的野马,而有缰绳控制的马,才是一匹有用的马。只有用意志和理智控制自己的本能,理智地支配自己,并达到目的,才能通过对自身的支配去驾驭世界。
历史上有很多不可一世的人,他们能控制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但却不能控制自己,最终身败名裂。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己和克己。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于行为与理智。”由此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理,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并自觉地控制自己,才能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但也要注意,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意识并不一样。有很多人打着自我意识的旗号,但实际上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这种观念是极为错误的。要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设身处地替其他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我国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影响和促进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时代特点。然后,不管怎么发展,我们都必须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的做到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大学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