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

2022-08-07 教育 59阅读
学生在小学阶段,无论年龄再小,无论他们对教师有多么的依赖,他们自主、独立的意识已经开始发展。小学生一方面听从教师的教导,照着老师的指导去做;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愈来愈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在小学整个学习阶段中,有一个共同的发展倾向,那就是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老师总是手把手的教,而是越来越渴望能够自己独立地学习和行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呢?在教学中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使他们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从兴趣上培养。
让学生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学生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2、从教育方式上培养。
注意对学生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从学生讲话,使学生感到你在尊重他。不要当众斥责学生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学生。事实证明:受到老师充分尊重的学生,大多与老师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学生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若不尊重学生的意愿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愿望相反的结果。所以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3、从思想理念上培养。
学生字上课不想听,爱做小动作,让做题是总是无从下手,总想着有人会做对抄一抄就行,或是上课回答问题时,想着总有人会回答的,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导致什么也不想动。遇到这类型的问题,我们老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思想上转变他们的想法才行,从点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
4、从能力上培养。
在学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书籍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因此老师应多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要怕学生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学生不会做的题,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不会的题,知道如何做起。对于学生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学生产生信心。让学生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学生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5、从克服困难上培养。
老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性时,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比较难做的题,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因此,老师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并对学生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老师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说实在的,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独立做事,最关键的还是老师自己要战胜自己。有不少老师一见学生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往往是立即代劳;因此,为了学生的将来,老师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做手工时,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将作品两个接口粘在一起,作为老师你是否会立即自己动手帮学生直接将接口粘起来?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学生,譬如“你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要如何将两个东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胶水?还是用双面胶或者是透明胶呢?”或者是“你再想想还有哪些办法更好更快的能把两样东西粘起来,又快又牢固呢?”当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掌握了粘贴的方法,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的独立性会大大增强,而且以后会更加主动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作为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明智的教师,应把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精神上,而决不能压制学生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片面夸大学生的独立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教他们学会全面评价自己。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作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