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损失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2020-09-22 财经 50阅读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在现代风险和危机意识以及危机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依法制定公共危机管理法规和应急方案,与社会其他组织和公众协调互动充分合作,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实施有效预测、预警、预报、监控和防范,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化解危机和进行危机善后或经济社会运行与秩序重建工作的全过程。
公共危机管理的理念有三层含义:其一,由于自然的不可抗力、对自然认识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及其挑战性,以及社会利益与信念的过度分散与对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协调的难度,出现各种公共危机的不同程度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必须予以正视;其二,对公共危机的认识和管理必须秉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其三,治理公共危机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不能仅依靠政府,而是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合作共治。
[编辑]
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2]
(一)紧迫性和长期性
危机是一种紧张无序态势,其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对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且难以有效准备。因此,对这类事件的管理属于一种紧急状态和有限时间压力下的行为选择。同时,这类事件的出现往往并非偶然和孤立的,其产生一般存在各种自然和社会诱因。对某一单个诱因或其直接诱因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危机的全面化解,而必须从其全局性、结构性方面找根源进而寻求整体性解决方案。
(二)不确定性
危机发生前,人们的预测一般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危机发生之后,人们的判断也常常是不确定的,对事件处理往往很难准确把握。比如在SARS爆发之初,由于无法判断其具有的影响和后果,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社会的流言传闻、人们的心理恐慌、企业的声誉损失、国家的资产损失等。
(三)链条效应
危机往往会引起链条反应,形成危机的“蝴蝶效应”,这就要求对危机的反应速度要越快越好,坚持第一时间反应原则。所以,对时间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危机处置的有效性。比如,“非典”危机就不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而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也说,“非典”是“21世纪第一场全球性传染病,需要全球通力合作,采取必要的行动以防止“非典”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传染病和人类的负担”。
(四)权变性
导致危机发生的诱因很多,而且在发生过程中表现出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危机的规模、强度和持久性等结构性因素是因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很难找到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法则来应对危机,即使人们已经发现了解决它们的一些基本准则,也必须考虑到“死守规则无异于窒息自己的创造力”。因此,这就意味着危机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要随着危机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五)心理约束性
在危机状态下,事件的参与者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下,往往表现为担心、焦虑、恐慌、畏惧,甚至发生剧烈的内心矛盾冲突。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事件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进而影响到对危机事件的反应和控制能力;对其他利害关系人而言,可能造成个人理性判断的丧失,集体感性占上风,进而出现一些盲动、盲从行为,甚至一些极端暴力行为。可见,危机管理对决策者和事件利害人的心理要求是极其重要的。
(六)博弈性
危机不仅仅是单方面作出的行为。危机状态下,事件双方或多方存在一个相互博弈的动态过程,各方都会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策略,最终形成一个各方都愿意改变现有选择的行动集合。因此,危机管理的结局不仅仅取决于某一方面的选择,而往往取决于双方或多方的策略选择。在各方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下,交易或者讨价还价就始终贯穿于危机管理的全过程。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