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2020-06-13 教育 354阅读
匹配策略对知识的获得直接有利,它能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但无法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例如,偏爱独立学习的学习者,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进行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结伴学习或进行小组学习,他们却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出现“社会干扰现象”。而喜欢小组学习的学习者,在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则往往因为受益于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效果,表现出“社会促进作用”或结伴效应。因此,教师应该识别并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所偏好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均衡地实施匹配策略,以使每一类学生均有机会按自己偏爱的方式接受教学的影响,避免只对一种学生实施过度的匹配而忽视其他学生的需要。
有意识的错位失配策略在一开始虽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速度慢,学得少,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内容等。但它的特殊功效是能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或不足,使学生心理机能的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例如,对于偏好独自学习、不善交际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积极投入小组学习活动,学习、实践与他人合作、交流与表达。以掌握动作技能或智慧技能(又称程序性知识)为目的的学习任务,要求不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也一定要亲自操作,以确保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采用有意识的错位失配策略以鼓励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