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李东阳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2-04-11 综合 38阅读
茶陵派是明代中叶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因为该派的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故有是称。但是,在当时不仅没有茶陵派这一称谓,就连茶陵派的存在也受到了质疑。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一书所列文人团体、流派甚多,但是却没有开列茶陵派的名字。  茶陵派之名,正式见于清乾隆年间。不过在此以前,提出过与茶陵派之名近似的称谓。明人徐泰《诗谈》即云:“庐陵杨士奇,格律清纯,实开西涯之派,文则弱矣。”“西涯”是李东阳的号,“西涯之派”实际上就相当于茶陵派了,只是遣词稍异而已。这可能是较早的承认茶陵派并予以命名的明人了。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又提出了“西涯一派”之说。其《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少师东阳》曰:“吾友程梦阳读怀麓之诗,为之擿发其指意,洗刷其眉守,百五十年之后,西涯一派焕然复开生面,而空同之云雾,渐次解驳,孟阳之力也。”“西涯一派”与“西涯之派”,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指茶陵派。  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又提出了几种与茶陵派之名近似的称谓。《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顾清《东江家藏集》提要称:“其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文章简炼醇雅,自娴法律。当时何、李崛兴,文体将变,清独力守先民之矩矱,虽波澜气焰未能极瓌奇伟丽之观,要不谓之正声不可也。在茶陵一派之中,亦挺然翘楚矣。”  这里所说的“茶陵一派”(或称“茶陵之体”、“长沙一派”)与上文的“西涯之派”、“西涯一派”,实际上就是指茶陵派或茶陵诗派。四库馆臣明确地提出了“茶陵派”这一流派名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八)《东江家藏集》提要云:“(清)诗颇婉丽清新,文亦醇炼,在茶陵派内,可谓不失典型。”  至于“茶陵诗派”一名,则是由后来的陈田提出的。其《明诗纪事》丙签卷八《邵宝》云:“文庄(邵宝)诗格平衍,其蕴藉入古处,则学为之也。在茶陵诗派中,不失为第二流。”陈田的这一提法,只不过是对四库馆臣观点的补充与发挥而已。  茶陵派作为明中叶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是有其文学传承、领袖人物和共同文学风格的。这是构成文学流派不可或缺的因素。陈文新先生在《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一书中相应地称之为系统意识、盟主意识和风格意识。  据廖可斌《茶陵派与复古派》一文,茶陵派的主要成员有两批,一批是与李东阳同年中进士并同入翰林院者,主要有谢铎、张泰、陆、陈音等人;另一批是由李东阳的门生,即他担任乡试、会试考官和殿试读卷官时所录取的士子,以及他在翰林院教过的庶吉士,主要有邵宝、石、罗、顾清、鲁铎、何梦春、陆深、钱福等人。可见,茶陵派是一个以人缘关系为纽带而成的流派,这与以地域关系为特征的文学流派显然有别。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茶陵派是有自己的文学传承的。徐泰所谓的“庐陵杨士奇,格律清纯,实开西涯之派”,实际上已经较为准确地指明了茶陵派的文学渊源。这些人长期生活在馆阁,他们对“三杨”及台阁体是很推崇的。李东阳《呆斋刘先生集序》云:“永乐以后至于正统,杨文贞公(杨士奇)实主文柄。乡郡之彦,每以属诸先生。文贞之文,亦所自择,世服其精。”“世服其精”当然也包括茶陵派的成员在内了。其《倪文禧公集序》又云:“盖公之雄才绝识,学充其身,而形之乎言,典正明达,卓然馆阁之体,非岩栖冗处者所能到也。”正如明顾元庆《夷白斋诗话》所言,他们的诗文“隐然有台阁气象。”徐氏将杨士奇视为李东阳一派的始祖,应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不过,茶陵派亦不全同于“三杨”台阁体,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即云:“台阁之体,东里辟源,长沙道流。”李东阳对台阁末流的“缓弱”(《叶文庄公集序》)是非常讨厌的,他有意识地引入山林之风对台阁体进行了改造,这对七子有开启之功。《艺苑卮言》卷六即云:“长沙之于何、李,其陈涉之启汉高乎!”七子的中坚李梦阳,对此也不讳言:“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因此,茶陵派是由台阁体向七子过渡的纽带。  一般来说,一个文学流派都是有领袖或盟主的。李东阳就以茶陵派领袖人物自居,其他茶陵派成员也公认其为领袖。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八载:“李文正当国时,每日朝罢,则门生群集其家,皆海内名流,其座上常满,殆无虚日,谈文讲艺,绝口不及势利,其文章亦足领袖一时。”门生经常在李东阳家聚集,“谈文讲艺”,这说明他们已经视李东阳为其领袖了。实际上,李东阳也是以领袖自居的。《四友斋丛说》卷十五又载:“李西涯长于诗文,力以主张斯道为己任。后进有文者,如汪石潭、邵二泉、钱鹤滩、顾东江、储柴墟、何燕泉辈,皆出其门。独李空同、康浒西、何大复、徐昌谷自立门户,不为其所牢笼,而诸人在仕路亦遂偃蹇不达。”从中亦可看出,李东阳还有一定的排外倾向。为了使自己的文学主张贯彻下去,文学宗派领袖排斥异己,是在情理之中的。  最重要的是,一个文学流派的内部成员主观上要有风格趋同的意识。李东阳诗文讲究韵律、技法,反对机械模拟,注重抒情。这也是茶陵派成员所共同追求的风格。《艺苑卮言》卷六云:“长沙公少为诗有声,既得大位,愈自喜,携拔少年轻俊者,一时争慕归之。”张治道亦云:“是时,西涯在内阁,一时文人才士罔不宗其诗法。”这说明,茶陵派成员具有自觉的风格趋同意识,他们自觉地去模仿李东阳的诗文风格。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