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计主题:正确对待青春期自我形象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并了解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2.学会反省自己和思索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态度与自我评价之间的差异,并尝试对自我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判断,树立根据判断结果自我修正的目标。
三、 活动对象:初中生
四、课前的准备:卡片、自画像、典故、诗词
五、设计步骤:
1.课程导入
朗诵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自画像
教师:刚才我们明确了自我认识和外界认识的辩证关系。我们常说“旁观着清,当局着迷”,要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自我的庐山真面目,认识一下现实的自我。
① 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表现自己的形象,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抽象。然后,在纸上书面回答:“我是谁?”。要求写下10个“我是……”的句子,待完成后,做上一个只有自己知道并能识别的标记。
说明:不要作太多的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下来。内容可以很具体,如我是一个男孩,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也可以较抽象,如我是一片云,我是一棵小草等。
② 将所有纸都收上来再发下去,让学生评阅其他人的10个造句,看看仅仅凭这10个句子,“你认为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③ 老师随便挑2份进行评价,评价他人评价的结果和解读如何评价这10句造句。
3.他画像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对自我作了初步的认识,要想全面地看清自己,就必须参考他人的意见。唐太宗夸奖魏征是他的一面明镜:“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魏征走了,我失去了一面宝贵的明镜。”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照镜子,他有如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我们通过他画像对自我作进一步的认识。
① 同桌两人既做照镜人,又做镜子,每人在纸上写上同桌的优点及缺点。(说明:尽可能写的详细,但要注意用词)
② 同座位的两人互相交流、比较,我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否一样,然后想一想,“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4.回音壁
教师: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优点别人看不见;而我的缺点我自己看不见。但有时候明明觉得还做得不错的方面却被别人误解,这其中的委屈那真叫苦不堪言。因此,即便是镜子也有平镜和哈哈镜之分。他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但是要照单全收恐怕也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