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心理矛盾

2020-10-19 教育 166阅读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古人曰:“人贵有自知之明”。
“贵”字不仅表明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而且意味着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大学生应当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考察社会和人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衡量和评价自己,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在社会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系,并且经常反省自己。
要想认识自己,须先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不仅因为“当事者迷”,而且还因为人的确难以客观地观察和把握自己。衡量他人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如实评价,也许你可能当某人的面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话,但你的内心绝对地知道此人的真正的瑕疵。而对于你自己你则不那么苛刻和严厉了,面对你自己的一言一行时,你过滤缺点的网便具有很大的网眼,你也许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你的自尊心有意使然。
下面是一种自己可操作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你不妨一试。
认识你自己的二十问法
这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问你自己10次或20次:你是谁?请你把头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例如:我是××(姓名),我是××学校的学生,等等。由于这是自我分析材料,可以不给别人看,所以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如果写不出来,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写。第二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即一共写出几个答案,答案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为多。如果能写出9—10个答案,则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特别的障碍。如果只能写出7个或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回答时,会以感到无聊、感到害羞、时间不够等为借口,不能回答更多的问题。
2.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有三种情况:符合客观情况的,如“我是大女儿”、“我是小学生”等。主观解释的情况,如“我是老实人”、“我胆小”等。中性的情况,即:谁都不能作出判断的情况。如果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都有,可以认为取得平衡;如果倾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不能取得平衡。在主观评价中,最好是既说到自己好的方面(令人满意的特征),也说到自己不足之处(不令人满意的特征)。如果只说到好的,会使人觉得是自满;只作不好的评价,又令人感到没有信心。
3.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哪怕只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如“我是未来的大学生”),也说明自己有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生机。如果没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则可能说明自己对未来考虑不多。
(二)客观地对待自我
客观地对待自我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地说,积极悦纳自我就要:
1.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2.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
3.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4.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
5.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以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有效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概念、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一般说来,大学生要有效控制自我就应:
1.建立合乎自我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即面对现实,确定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子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加以实现。关键是每个子目标都应适当、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否则会丧失信心。
2.增强自尊和自信,使自己有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的更强大的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3.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三)走向完善的自我
成为自己,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热点之一。成为自己,就是做一个“自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
大学生成为自己的过程,是其自我同一的过程,是其自我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是其从个人“小我”走向社会“大我”的过程,是既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而是根据社会要求不断改造自我;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过程统一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的过程。
完善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本着科学的态度,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辩证地看待社会,分析自我,把握自我,才有可能最终超越自我。
(我是复制别人的答案!!!希望能过帮到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