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2022-03-24 健康养生 49阅读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叫黏膜病,也叫牛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腹泻临床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一般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等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和腹泻为主要症状,但成年牛呈隐性感染。

病原

本病原为牛腹泻—黏膜病病毒,属RND病毒,本病毒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及其他脂溶性物质敏感。易感牛群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胎牛可经胎盘感染,大多数牛感染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本病毒可感染各年龄阶段的牛,但主要感染3~18月龄的幼年牛。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常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的急性病例多,发病率约为5%,病死率达95%~100%。感染后可产生很强的免疫力。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21天,一般呈隐性感染,有时本病可引起牛的两种不同但又类似的临床表现。

1.急性型

在自然条件下,黏膜病主要侵害犊牛,潜伏期一般为7~9天,发病突然,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食欲丧失,白细胞减少。发病2~3天后,唇、腭、齿龈、口腔黏膜上出现浅表性烂斑,大量流涎,呼气恶臭。随后出现腹泻,最初期呈水样,呈喷射状,后期带血和黏液,并排出成片的黏膜。严重脱水,皮肤失去弹性。有的口鼻部表皮出现烂斑,蹄冠发炎,趾间坏死和糜烂,跛行。此外,可能出现鼻漏、结膜炎。病程从几天到1个月。发病率为2%~50%,犊牛的死亡率可达90%。

2.慢性型

发热不明显,典型症状为鼻镜糜烂。眼有分泌物。蹄叶炎,趾间皮肤坏死、糜烂,跛行。耐过急性期的病牛表现为间歇性腹泻,粪便更加恶臭,混有蛋清样白色黏液,或带血,甚至排出绳索状的纤维素性管状物,病牛高度消瘦,反应迟钝,角膜浑浊。大多数牛死于病后2~6个月。

妊娠牛感染后常发生流产,或产出先天性缺陷性犊牛。最常见的是小脑发育不全,瞎眼,共济失调。

诊断

一般可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实验室可分离病毒,也可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等技术进行诊断。

防治措施

1.治疗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可以减轻症状,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能促使病牛康复。重点止泻、补液和防止细菌继发性感染。

(1)病牛灌服磺胺脒,0.2克/(千克体重·天),分2次服。

(2)强心补液,安钠咖10毫升,10%葡萄糖500毫升,复方氯化钠1000毫升。

(3)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毫克/(千克体重·次);或2.5%恩诺沙星,0.1毫升/(千克体重·次),2次/天。

(4)饮水配成0.1%高锰酸钾溶液饮用。

2.预防

(1)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必须采取检疫、隔离、净化、预防等措施。

(2)定期注射疫苗,可根据本地流行的情况,制作本地适合的疫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