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细菌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020-06-03 健康养生 120阅读
区别出是病毒性腹泻还是细菌性拉稀(1)从发病流行季节上找差异: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而细菌性拉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临床表现上找差异:从名词上可看出腹泻要比拉稀来势凶猛,故从形态上、颜色上、气味上、排便频
正文:
区别出是病毒性腹泻还是细菌性拉稀
(1)从发病流行季节上找差异:
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而细菌性拉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临床表现上找差异:
从名词上可看出腹泻要比拉稀来势凶猛,故从形态上、颜色上、气味上、排便频率上是多有区别的。
腹泻多呈水样,也称水泻;而拉稀则是指粪便淡薄,多呈稀糊状。
如猪传染性胃肠炎:
幼仔猪常忽然发病,呈水样急剧腹泻、恶臭、呕吐,很快脱水,体重及体温下降,死亡率高达80%以上,断奶仔猪呈水样腹泻及呕吐,粪便呈灰色或茶褐色。
猪流行性腹泻:
病猪体温升高至41℃,但开始腹泻后体温恢复正常。
l0日龄内仔猪发病严重,拉黄色或浅绿色稀粪。
猪轮状病毒病:
病猪呕吐腹泻,粪呈水样至糊状,呈黄、灰或玄色。
而细菌性拉稀中,无论是拉血便的猪痢疾和仔猪红痢,还是大肠杆菌引的仔猪黄痢和白痢,以及拉黄色稀糊状有恶臭味的仔猪副伤冷,大多可从拉稀粪便的颜色、气味上相区别。
(3)常规实验室检查排除细菌性拉稀:
当从上述诊断方法上依然不能区分是病毒性腹泻还是细菌性拉稀时,则可通过常规实验室检查来排除细菌性拉稀,一旦排除了细菌性拉稀,则可诊断为是病毒性腹泻。
由于临床上苗猪的5种细菌性拉稀,大多可以通过常规实验室检查来找出其病原菌。
通常用病猪的小肠黏膜做触片染色镜检以及小肠黏膜刮取物做细菌培养,一旦找出或培养出病原菌,则可确诊。
否则可排除细菌性拉稀,结合其他方面的诊断而确定其属病毒性腹泻。
对病毒性腹泻进行分析区别
3种病毒性腹泻的鉴别诊断相对比较轻易
1、在发病曰龄上看:
传染性胃肠炎多发生于10日龄内猪且有很高的死亡率,而猪流行性腹泻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猪,而且死亡率远低于前者,猪轮状病毒病,不仅仅发生于幼猪,其他动物也可发生。
2、从临床症状上看:
猪流行性腹泻在发病早期有体温升高变化,而其他2种病毒性拉稀没有体温升高表现。
3、从剖检变化上看:
其共同特点都是胃肠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大多膨胀臌气,小肠绒毛萎缩。
所不同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哺乳仔猪胃扩张,胃黏膜有出血斑,猪轮状病毒病病猪肠内物为灰黄色或玄色液体。
4、苗猪的3种病毒性腹泻无论从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还是临床症状都有各自的特点,临床上凭据经常性的比较分析还是轻易区别的。
(1)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
严冷季节高发、传播迅速(潜伏期12小时一18小时),10日龄内仔猪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断奶后仔猪发病较轻,大猪则可自行康复,病猪和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
(2)猪流行性腹泻由粪冠状病毒引起,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但年龄小的猪发病严重,潜伏期新生仔猪可为l5小时逐一30小时,育肥猪为2天,冬春季节多见发生,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率几乎为l00%。
(3)猪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为人畜共患病,多种幼龄动物均可发生,发病季节为晚冬到早春,发病快(潜伏期12小时一14小时),幼猪发病率为50%一80%,但死亡率仅为0%一l0%,传播途径与上述二种病相似。
对细菌性拉稀进行区别
苗猪的细菌性拉稀中,无论是拉血便的猪痢疾和仔猪红痢,还是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白痢,以及拉黄色稀糊状有恶臭味的仔猪副伤冷,大多可从拉稀粪便的颜色、气味上相区别。
从流行病学特点上也比较轻易区别后3种细菌病,如从发病日龄上分析,仔猪红痢主要发生在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仔猪黄痢主要发生在1周龄内的仔猪,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10日龄一30日龄仔猪,仔猪副伤冷多发生在2月龄一4月龄的断奶后仔猪至小架子猪。
1、苗猪血痢的鉴别诊断
(1)从流行特点上相区别:
苗猪血痢主要是猪痢疾和仔猪红痢,前者多发生在断奶仔猪及小架子猪,后则多发生在1-3日龄内仔猪,l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前者病程长、流行缓慢,后者病程短,死亡率高。
(2)从临床症状上相区别:
前者病猪开始排黄灰色软粪,几天后发展为出血性腹泻,后者开始即为出血性腹泻,1天左右即发生死亡。
(3)从剖检变化上相区别:
前者主要病变在大肠,病变肠段肿胀出血,肠粘肠有点状坏死或坏死性伪膜;后者主要病变在小肠,小肠黏膜广泛性出血,肠壁呈深紫红色,俗称血肠子。
(4)从实验室诊断上相区别:
前者新鲜病料压片在暗视野下可见到蛇状运动的密螺旋体;后者取病料作涂片或角片,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阳性的两端钝圆的单个或多个杆菌(魏氏梭菌)。
2、苗猪黄白痢的鉴别诊断
(1)从流行病学特点上进行区别:
黄痢发病无季节性,多发生于1月龄内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病程较短;白痢多发生于严冷季节,多发生于l0至30日龄仔猪病程长、死亡率低。
(2)从临床症状上相区别:
从粪便的形态和颜色上很轻易将两病区别开。
(3)从剖检变化相区别:
黄痢病猪尸体可见到颈腹部皮下水肿,小肠内容物为黄白色带腥臭味液体,心肝肾有出血点及坏死点;白痢病猪尸体在胃肠内见到凝乳块,肠壁呈半透明状,肺时有继发性肺炎。
3、仔猪副伤冷的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病猪呈顽固性腹泻,体温升高41℃-42℃,排淡黄色带恶臭的液体粪便,病程稍长者耳及胸腹部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
病程2天~4天,死亡率达25%一50%,慢性的可长期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物,有恶臭并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素物。
生长停滞、贫血有脓性眼屎,可持续数月最后衰竭死亡。
(2)剖检变化:
大肠坏死性炎症,肠柔膜淋巴结肿胀、出血,在回肠和盲肠黏膜上有灰色弥散性麸皮状坏死灶,肠黏膜增厚肿胀,脾肿大,肠系膜及内肠淋巴结肿大出血,全身淋巴结呈浆液性炎。
(3)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可用新鲜病料做触片、染色镜检,见到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即可确诊。
综合性分析(8种病)临床鉴别诊断要点
其鉴别程序原则是:
先区别出是病毒性腹泻还是细菌性拉稀,再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临床症状检查分别对病毒病或细菌病进行鉴别诊断,终极确诊是哪一种疫病。
1、从流行病学特点上进行鉴别
(1)从病的流行季节上看,3种病毒病及仔猪白痢在冬春季节多见发生,而其它4种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发生。
(2)从发病目龄上看,仔猪红痢主要发生在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仔猪黄痢主要发生在1周龄内的仔猪,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10日龄以内的仔猪;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10日龄~30日龄仔猪,而l月龄以上的猪则一般不发生白痢;猪轮状病毒病主要发生在8周龄以内的仔猪,猪痢疾及仔猪副伤冷则断奶后仔猪至小架子猪发病率较高,而猪流行性腹泻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猪。
l周龄以上的仔猪则不发生红痢和黄痢。
3)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上看,仔猪红痢、仔猪黄痢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10多小时即可发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高且病死率高达80%一90%;几种病毒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但轮状病毒病死率很低。
猪轮状病毒病除感染猪外,犊牛、羔羊均可感染发病,且日龄小的猪发病率可高达50%一80%,但病死率仅为10%以下。
2、从临床症状上进行区别
这8种猪病均以拉稀为主要特征,但在临床症状上仍可以找出很多不同点来进行鉴别:
如剧烈的水样腹泻的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但前者传播快,死亡率高,后者传播慢,死亡率低;发生顽固性腹泻,排淡黄色恶臭的液体粪便,同时耳及胸腹部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的为仔猪副伤冷;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味黏稠的糊状稀粪的为仔猪白痢;能见到出血性下痢的有猪痢疾、仔猪红痢、仔猪黄痢3种,其中后2种多见于出生1-3日龄的乳猪,而前者多为断奶后仔猪至架子猪发病较多,故可以区别出来,而仔猪黄痢开始时排黄色糊状稀粪,且有腥臭味,渐变为黄色液体稀粪,仔猪红痢则拉黏液状灰黄色到红色稀粪,仔细观察是可以区别的。
猪轮状病毒在临床症状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相似,所不同的为传染性胃肠炎多发生于l0日龄内的仔猪,而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
3、从剖检变化上进行区别从剖检变化上,3种病毒性拉稀病极其相似
如胃内均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膨大臌气,小肠壁变薄,小肠绒毛萎缩等;这相似的共同点可以与其他5种拉稀症侯群区别出来,再以前面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的不同逐一加以区分;仔猪白痢可从胃肠内容物的颜色(乳白色或灰白色)很轻易区别出来;从大肠坏死性炎症,即盲肠、结肠、回肠瓣处肠黏膜的灰黄色麸皮状弥散性坏死灶的特征性病变轻易识别仔猪副伤冷;从大肠黏膜的出血性坏死性炎,且病变部位肠段肿胀,点状坏死灶等来识别猪痢疾;从腹腔红色积液,小肠呈深紫红色、肠内容物暗红色等来识别仔猪红痢;从颈腹部皮下水肿,小肠黏膜肿胀出血、腥臭味黄白色内容物则轻易识别仔猪黄痢。
4、从病原学诊断上进行区别
(1)3种病毒性拉稀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使用荧光抗体或酶联免疫试验方法,可使其得到确诊。
如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料和病毒抗原,也是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2)其余5种细菌性拉稀病均可用病料做压片、涂片、触片,通过染色镜检查到各自病原体。
如猪痢疾的病原体可用新鲜病料压片在暗视野下观察到猪密螺旋体的蛇状运动;仔猪副伤冷除镜检见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外,还可以用ss培养基来分离出沙门氏杆菌;仔猪白痢及仔猪黄痢均为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两者的区分需通过血清学方法,用因子血清(或抗原)来鉴别病原菌的血清型;仔猪红痢的病原为革兰氏阳性的魏氏梭菌,易于与其他几种菌相区别。
Vic Cortese研究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犊牛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其中免疫抑制极可能会是最明显的症状,BVDV的全部毒株均有免疫抑制的表现形式,即使是中性毒株也会引起长达3周的免疫抑制。研究表明当BVDV在某一奶牛场内流行时,其它疾病就变得比较突出。“你可能一直在努力减少其他疾病,但是却忽略了BVDV引起的免疫抑制”。
Scott Smith 认为管理不好的牧场会产生出更多的持续感染牛(PI牛,BVDV的主要传染源),牧场还有许多潜在性的临床病例,奶牛也更容易感染其他病毒和细菌,如一般性腹泻和肺炎的发病率增加,死亡病例也在增加,沙门氏菌病、球虫病和其他机会性疾病在BVDV流行的牧场就比较普遍”
开始从牛群中净化BVDV的一个方法是鉴定和淘汰PI牛。
流行症状和PI牛
由于血小板被破坏,急性BVDV可造成出血性综合症,并不是所有的II型毒株都可以引起,出血性综合症仅由II型BVDV毒株引起,都是因血小板的损耗和破坏造成凝血不止Cortese研究表明在小犊牛中,你可以发现巩膜出血和嘴内的皮下点状出血,成乳牛中,你可以见到流鼻血,注射部位血肿、出血。去角或去势时出现大量流血,尸解时也可在胸腔发现大量血液。BVDV在北美地区造成的损失很严重,血平板计数可提醒你BVDV感染,感染后血平板计数数量通常降到1万以下,在5万以下时伴有出血,血平板计数是出血性综合症的指标。
Cortese研究认为肉眼不一定能发现PI牛,PI牛通常表现虚弱、摇晃、比正常牛要轻4.5-6.8kg;但在一些牧场,尽管疫苗免疫失败,PI牛看起来很正常,而且通常第一批死亡、呼吸病的爆发时,他们没有明显的感染状况,这是BVDV在牧场传播的主要传染源。Smith也认为伴有BVDV感染的犊牛通常有几种表现形式,特别是如果出现继发性感染的话,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常见,也可能见到腹泻和跛行,治疗主要基于辅助性治疗、抗继发性感染。Cortese认为50%的PI牛会在出生后第一年死亡,另外40%会死于第二年,仅10%可能活过2 年,PI牛一般在出生前死亡,以及死于后来的粘膜病、慢性BVDV和跛行。奶牛年龄越大,也越可能不是PI牛,因为PI牛的免疫功能低下。
子宫内持续感染牛的产生
BVDV通常以多种形式感染未出生的胎儿,大多数取决于与病毒的接触时间。若非免疫怀孕牛(这并不是指非疫苗接种牛)在怀孕早期3个月内接触病毒会出现死胎、早期胚胎死亡、木乃伊胎儿。在怀孕30-100天内接触BVDV可导致持续感染犊牛。怀孕中期3个月内接触BVDV病毒极有可能造成流产和胎儿缺陷。PI牛仅仅是胎儿在子宫内接触病毒所致,出生的犊牛要么是PI牛要么不是;PI牛通常以下列两种方法出现:若母亲是PI或非PI的母亲接触BVDV并传染给怀孕期为30-100天的胎儿,即病毒在犊牛免疫系统形成以前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在MHC-1s形成自我识别前),免疫系统认为BVDV是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外源性蛋白。
PI公牛通过感染的冻精来产生PI犊牛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是在怀孕早前产生PI犊牛为期过早。这时出现的感染通常是造成早期胚胎的死亡。PI公牛的危害是当这些公牛接触到怀孕后期的怀孕母牛,且其排放的病毒通过鼻对鼻方式接触后可以产生PI犊牛。
封闭持续感染牛群
在一个封闭PI牛群中,包括PI牛和其母亲,Smith喜欢尽早检测犊牛来鉴定是否PI牛并清除,以降低从伴有严重脑内积水的犊牛分离到BVD病毒,该犊牛还有其他先天性缺陷包括脊柱弯曲、肺发育不全(来自Bruce Brodersen)BVDV对牛群和后备牛生长能力的危害。
现在许多牧场或后备牛饲养场开始进行耳组织检测来鉴定持续性感染。问题是在他们发现时要么安乐死要么淘汰这些犊牛,但很少去寻找PI牛的母亲本身是或不是PI牛,持续感染通常呈家族式发展。Cortese认为“你必须回去检测其母亲是不是PI牛,7%的PI牛是来自PI牛的母亲,牧场依旧有存在感染由于这些牛依旧在牧场。假若你想花钱和时间去寻找PI牛,牧场必须知道要检测其母亲”。
Smith说“一旦牧场主意识到了BVDV的流行动态学和PI牛的产生过程,他们通常会去检测这些牛的母亲,在犊牛还小时进行鉴定一般没有问题,但一些牧场没有鉴定公犊牛,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追踪PI牛比较困难。也可以通过流产的胎儿来寻找问题母亲”。Smith检测了许多流产的胎儿或其母亲,偶尔也发现一些阳性牛。
PI牛的经济效益
依据Larson在2002年的研究,估测一个肉牛群中有一个PI牛,计算出怀孕率降低5%,断奶前犊牛死亡率增加10%,断奶体重降低0.5%,平均每年约$14.85-24.84损失。Cortese认为在奶牛场由于因BVDV引起的死亡非常巨大,损失非常高。“假定24月龄以下牛群中有4%的PI牛,若购买其中的20头牛,那么购买群中有一头持续感染牛的风险是66%,若购买10岁左右的公牛,40%的可能性是买进一头PI公牛”
对BVDV犊牛的防治
单独接种疫苗并不能保护牛群和犊牛不被BVDV感染。Smith解释说“一个健康安全的方法是获得牛群中对BVDV的防治力度,即生物安全(疫病防治措施),没有正确的疫病防治措施,BVDV将会继续存在于牛群中”。
Cortese提供了防治BVDV计划的5个方面
1. 生物安全(疫病防治措施)
由于牛群的流动和在牧场内的进出,生物安全非常重要,聪明的方法是鼓励牧场封闭饲养,谢绝参观,或得到牧场允许后仅仅允许部分人员参观或开会。
2. 若牧场有PI牛,必须找到PI牛。
这对了解牧场BVDV感染状态非常重要,Cortese提供了下了方法:
● 6-8月龄时做血清学调查,这需要一些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的犊牛。研究显示6-7月时检测5头犊牛,若3/5的犊牛抗体在1:16以上,表明曾经接触过场内的PI牛。
●检测一些敏感动物,尤其是大型奶牛场。这是一个不费力的工具,若该牧场有与BVDV有关的繁殖问题。即每3-4个月检测血清阴性的动物来观察是什么因素在牛群中传播,如BVDV、IBR、Neop。
●用PCR方法检测牛奶有帮助,因为该法能从250头样本中找出一头PI牛来。Cortese喜欢减少检测数量到100头来检测。但是若使用PCR,记住对空怀牛或怀孕检测时使用弱毒苗,这些牛的PCR结果可能是阳性。
● 饲喂初乳前的犊牛血清,若犊牛有抗体,表明BVDV在牧场内流行,因为犊牛产生了抗体,疫苗接种并不能预防BVDV通过胎盘的传播。每3-4个月检测5-6头出生犊牛,送检样品各备1份,“若抗体滴度高,让实验室检测IgG含量确定犊牛是否饲喂”。Cortese“若BVDV抗体滴度高于1:16,就知道这是胎儿在子宫内接触病毒所致,若还没有饲喂的话”
3.淘汰PI牛
在进行检测之前,了解牧场主的目的对兽医非常重要。如果牧场主将采取行动并淘汰PI牛,实施生物安全项目和进行免疫;检测和淘汰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小、封闭的牛群,检测全部犊牛,淘汰PI犊牛和PI母牛,并坚持检测全部新生犊牛将最终在牧场净化该病。Cortese说:“许多犊牛场正在进行检测,他们对新进犊牛进行检测寻找PI牛,如果发现阳性牛,就剪断牛的两只乳头,所以当卖掉这些牛时,剪掉的乳头表明是PI牛。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他们将这些牛安乐死,但很多地方会剪掉乳头把牛卖掉。”
4. 检测动物
Cortese说“用于检测PI动物的检测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仍有一些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
微孔盘病毒分离测试使用在小孔内孵化然后的血清放置于酶联免役检测。然而,这个检测会被母源抗体屏障;所以,这种检验对于3 月龄以下动物是不准确的,可得到很多假阴性结果。同时,该实验需要3周后进行确认检测。
免役组织化学“耳组织”检测可以检测持续感染动物,因为这些动物的皮肤中具有比即将感染或弱毒苗免疫动物更高强度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Cortse“个体样本检测可以分辨该犊牛是否是持续感染牛,该方法也不会被母源抗体干扰。另一个益处是任何一种皮肤都可以检测。新鲜或干皮皮肤样本可在一周内判读因为样品会分裂,样本可放置与含甲醛的空血清管内寄运。该检测也是唯一可以用于死亡动物皮肤决定是否持续感染的方法。
然而,当实验室表明他们已经做了“耳组织检测”时,兽医和他们的客户必须谨慎。一些实验室从样本中提取液体,然后做酶联免疫实验,但并不能将持续感染动物同急性感染以及弱毒苗免疫动物分开。这不同与免疫组化实验。Cortese说“你需要明确实验室在使用哪一种检测,特别是当你在处理一些昂贵动物时;了解他们在用哪一种皮肤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或酶联免疫检测液体。”
5. 免疫
使用已证实对I 型、II 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胎儿有保护作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疫苗。Cortese说“免疫的目的已经有所改变,我们知道我们能保护母牛并防止它们死亡,但目前更为困难的目的是保护犊牛。”对于未免疫的空怀青年母牛, Smith 建议在2 到4 周间隔注射2 剂含I 类和II 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株的疫苗。对未知免疫史的潜在的怀孕青年母牛,他建议使用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部分灭活的疫苗。他说“在泌乳牛群中,我对我所工作过的牛群使用含有I 类和II 类毒株的弱毒苗,母牛在确认怀孕时注射一剂疫苗,以保证胎儿安全。第二剂疫苗在分娩时或分娩前注射。”
Smith 同时确认所有的公牛在进入牛群之前都检测牛病毒性腹泻PI牛,并且在2 到4 周的间隔期内注射2 剂含有I 类和II 类毒株的弱毒4 联疫苗。另外,所有公牛每6 个月注射一次。阻止PI牛的2 个关键是:使用及时有效的免疫最优化育种牛群免疫力;和检测新引进牛的持续感染状态以减少潜在感染。防止犊牛群急性牛病毒性腹泻感染最佳方法是及早检测,发现并淘汰PI牛。一个良好的免疫计划也减少病毒传播犊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临床病症的数量。
Cortese指出如果伴有疾病和死亡损失的牛病毒性腹泻爆发,2 件事可以确认:一个BVDV病毒性极强的毒株,和免疫计划的某处破裂(无论免疫历史如何)。他说“他们要不没有免疫牛只、错误管理疫苗或者在免疫计划里出错。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