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20-09-10 财经 106阅读
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什么是新思路?就是要打破常规,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想问题,就是按照不断变化着的新形势想问题。那么,西部大开发着眼点就放在什么地方,是自然资源大开发,还是知识资源大开发?我的思路是,西部大开发应该把知识资源开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理由如下:
1.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因素,而不是物质因素
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在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下降了。据世界银行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差异分析发现,物质资产投入只能解释这些差异的不到30%,其余的70%以上直接或间接归因于知识、信息、教育、技术等无形因素。从国际上来年,资源开发导向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缓慢,而知识开发导向型国家的经济增长要快得多,如日本、新加坡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它们自然资源极其匮乏,但人力资本却非常丰富,因此经济发展就比较快。我国香港地区的发展更加说明这个问题。这是因为资源性产品需求弹性低,易受外部市场需求变化冲击的影响,造成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而知识发达地区则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这一趋势就越发明显。这种现象在我国也显露出来。拿广东和山西作比较,1998年,广东45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总量只有0.8%,但专利批准量占全国总量的19.5%,电话用户数占11%,移动电话用户数占15.8%,互联网用户数占18.9%,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占26.2%,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相比之下,1998年山西的45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总量的20.1%,但专利批准量只占1.2%,电话用户数占1.8%,移动电话用户数占1.8%,互联网用户数占0.6%,吸收外资占0.5%。矿产资源仅为山西1/20的广东为什么经济发展就能优于山西呢?就是因为它拥有的知识资源比山西多。
2.投资于开发知识资源的收益要大大高于投资于开发自然资源的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知识发展差距逐渐拉大所致。改革初期,西北5省区人均GDP都高于福建人均水平,其中青海人均GDP水平还高于广东人均水平。但是,1998年广东和福建人均GDP相当于西北各省区人均GDP的1.7-3.5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的变化呢?有专家研究表明,物质资产投入的差距所起的作用仅占19%,其余80%以上原因直接或间接归因于知识、信息、教育和技术等无形因素。拿福建和青海比较,1978年,福建人均GDP居全国第22位,青海人均GDP则大大高于福建,居全国第7位。但到1998年,福建人均GDP上升到全国第6位,而青海人均GDP则下降到全国第24位。原因何在?看看1998年两省综合知识发展指数就可找到答案。1998年福建综合知识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而青海则居第29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4%,差距十分明显。由此看出,投资开发自然资源是不可能缩小西部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
3.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不利于西部自然资源开发
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大幅度下降,而且出现大量过剩生产能力,需求锐减,导致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根据世界银行按主要商品名义美元价格统计,1998年,世界非能源产品价格下降了16.5%,其中金属和矿产品价格下降了15.4%,甚至连黄金也告别了“黄金时代”,价格一路下跌;能源产品价格下降了28.5%,不过1999年3月以来,由于欧佩克组织实施了限产措施,石油价格才止跌回升;1997年制成品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了5.1%,1998年下降了3.8%。西部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也不具备出口比较优势,随着沿海地区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性产品,将导致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西部在全国市场需求中的资源优势将大大下降。目前,西部地区的许多采掘业和原材料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比如煤炭产大于销,生产一吨赔30元。如果“十五”计划仍然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不仅不能带动整个西北的经济发展,反而成为西北发展的沉重包袱。
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
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一个生态危机区。如果再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就可能使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约占80%;全国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大都也在西部地区。西北部大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十分低下,青海仅为0.35%,新疆为0.79%,甘肃为4.33%。草原也在大规模的退化。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在不断加剧,1998年全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10大城市中,西部就占了4个,依次是乌鲁木齐、兰州、重庆和贵阳。其中,西北5省区省会城市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均严重超标,1998年年均值分别为:兰州632微克/立方米,西宁507微克/立方米,乌鲁木齐504微克/立方米,西安428微克/立方米,银川329微克/立方米,而国家二级标准值200微克/立方米,超标1.6-3.2倍,位列全国前茅。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三大江河的发源地均在西部,“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每年因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造成20多亿吨的泥沙进入长江、黄河,加剧了中下游地区的水患。我国的沙漠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每年形成的沙尘暴不仅危害西北地区,而且也危及到京津地区,甚至危及到南京等长江下游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其环境优劣直接决定了全国的总体环境状况,两者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综上所述,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源,西部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知识资源的匮乏,并且对现有知识资源利用不足。因此,西部开发的方向应从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使知识要素成为加快西部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