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严父”“慈母”般的班主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则越差。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首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它的直接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不同性格的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尊重老师的前提。我们应把全部的爱倾注于学生身上,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以诲人不倦的无私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前进。斯宾塞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教育的基础。”是的,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学生不尊重老师,而是先想一想你是用真心去爱他们的吗?我们能不能像慈祥的母亲那样去关爱孩子呢?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尊敬老师是互为条件的。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讲: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师生融洽的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造成愉快的学习气氛,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能驱动老师满腔的热情、千方百计地力求把学生教好,而学生则乐于接受老师的影响,对教师的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消除恐惧的心理负担,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感情淡漠,对教师的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便会失去兴趣,教师也会因此失去教好学生的热情,使教与学的活动很难进行下去,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将得不到提高。如果教师只一味的想做一位“慈祥的母亲”,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责任,偏袒心中的“优秀学生”这样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建立正确师生关系的第二个要求。在作为“慈母”的条件下,还要充当“严父”的角色,在学生的心目中要成为被学生所认可的权威,即树立好教师的威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施教者,不能单靠强硬的行政手段来建立威信。如果只依靠各种强制的组织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借此来建立威信,表面上看来起到了一时的威慑作用实际只是增加了学生内心的反抗,这种威信是虚假的,很快就会垮台。这样,在学习中的教学效果也会极差。首先,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让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其次,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公正、得当。我曾任教过这样一个班级:干部子弟较多,这些学生自己的优越感很强。当我刚刚开始自己的教学工作时,有几个干部子弟对自己要求很放松,有一种骄傲、自大的情绪。有一次上课的时候,班上一位“优等生”总在跟别人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她自以为老师不会拿他怎么样。而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总以一种不信任的眼光望着我,我当时就想到一句话“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当即很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学生。此后,班上不管是谁有违纪现象,我都以同样的态度批评,反之,不论是哪一位同学做了好事,学习上取得成绩,我都会以赞扬的语气表扬他,以示榜样。现在,我班的学生个个都不再以父母之功自居,不再那样洋洋自得了,而是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渐渐地树立起来了。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会直接影响教师威信的建立与巩固。教师不应该有偏袒的心境,应一视同仁,做一名公正的老师,像一位严厉“父亲”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做一名教师不容易,不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爱戴、敬佩的好老师则更难。我们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想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我们既要做一位孩子心目中喜爱的“慈母”,又要做一个让孩子们敬畏的“严父”,只有这样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