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手机的广泛普及,不分场合、随时随地低头玩手机或平板没姿电脑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些被称为“低头族”的人在坐车时玩游戏,等红灯时发信息,过马路时刷微博,“两耳不闻身边事,低头只顾看手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
这类人群影响道路交通的原因是:
(一)生活节奏加快,空余时间零碎化。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通勤线路拉长、工作时间延长等,使得原本“整块”的时间被打碎,导致很多人只能抓紧吃饭、赶路的零碎时间,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交流和信息的获取。
(二)信息需求增加,日渐养成“强迫症”。
信息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私人时间的零碎化产生矛盾,数字终端的强大功能恰好缓解了这一矛盾,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观看视频、浏览新闻、收发信息、刷新微博,等待的时间被打发利用。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过度依赖工具后养成的坏习惯。“微博控”会习惯性地每三分钟刷一下微博,会呆呆地看着手机屏幕不停地刷新直到有新消息,会在听到信缺察扮息提示音时马上拿起手机看看,否则就浑身难受,这也就是所谓的“手机强迫症”。
(三)监督处罚不力,证据层面缺失。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驾驶人我省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处100元罚款。虽然有相关法律支撑,但“低头族”作为交通安全新隐患仍屡禁不止,原因有三:一是相对于酒驾、闯红灯、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对驾车时接打电话的处罚力度偏轻,震慑威伏灶力不大;二是驾驶人驾车接打电话面大量广,在实际执勤执法过程中,如同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鸣喇叭一样,取证难、固定证据难,交警查处难;三是关于“低头族”的执法立法还不够完善,单单管束“低头”驾驶人是法制上的偏废,对“低头”行人的强制管理措施不可少,否则不是“车撞人”而是“人撞车”。
(四)教育引导薄弱,安全宣传失衡。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的逐年增加,交通违法行为也逐渐增多,交通管理难度加大,交管部门只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逐一推进。相对一些突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宣传,对“低头族”交通违法行为的教育引导和曝光力度相对不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安全宣传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