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验活动的体验领悟

2021-11-18 教育 181阅读
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重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感进入学习,就能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与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教学中的“乐”应从学生的内在体验中来,从学生自主学习和成功的欢乐中来。在品德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以乐促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发展呢?
 
一、激发情感体验的乐趣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新教材《品德与生活》的实施过程中,我变说教课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课,设计了许多为孩子们所喜欢的实践活动,即儿童的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两年来,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生活”的秘密,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举办“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照片、图片展,动手自制贺年卡、用废纸盒做玩具,开“诚实故事会”、“动物故事会”,种植小植物,在操场上和春风一起玩,探究水的秘密及纸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做影子的探索实验……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寓品德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慢慢地喜欢上我,喜欢上我的生活课了,因为他们喜欢这些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开展“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时,我开展“动物谜语大竞猜”、“动物知识大比拼”、“办动物知识小报”等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在编写保护动物的宣传小报,有的画、有的剪、有的贴、有的写,谁也没有急着收书包,不知是谁还说了一句:“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当我宣布下课,请小朋友回家继续做时,同学们围着我问这问那,让我欣赏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的快乐,却没有要下课的意思,他们收集材料编写小报的积极性很高。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学生不愿下课,是这节课最大的成功。”的确,当看到学生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时,我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这样,以趣促学,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浓厚兴趣,发掘了他们的内在潜力。
 
二、做好情感体验的准备
 
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前准备活动,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感知,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新课的准备,这种“预习”通常有:
1.查阅、收集资料
课前让学生收集与主题活动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数据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既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探究学习的能力。如,在开展“好大的一个家——我所知道的民族”这一主题活动前,考虑到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了解甚少,我引导学生通过请教父母、查阅书报、上网搜索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鼓励学生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孩子们积极参与,收集了各种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查阅收集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认识了各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为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资源共享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再如,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这一单元施教前,让孩子们收集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现代化建筑的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孩子们在收集的过程中,欣赏了家乡的美景,感悟到家乡的变化,同时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2.调查、参观访问
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参观、访问等亲身体验,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帮助他们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知,如开展“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活动。我引导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调查龙津河受污染的情况,并写好简单的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验,感悟水资源的珍贵,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再如开展“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这一活动,我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原料及生产过程,并让孩子们调查全班同学一天的用纸量和每个同学家里每天的用纸量,围绕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组织活动。在参观、调查活动中,“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的观念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渗入学生的心里。
总之,课前的生活体验,能让学生早一步进入情景,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必要的铺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善情感体验的方式
 
1.在主动学习中体验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景,吸引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我们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和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如通过课件的演示、录像的呈现让学生在“看一看”中感受,也可让他们在“演一演”中体会。低年级学生天性爱表现自我,表演中的角色体验,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自身的情感转化,如《我爱我家》的课堂活动中,我通过创设儿童熟悉的情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角色表演:爷爷年纪大了经常腰酸背痛,你会怎么做?妈妈下班回到家,你会怎么做?如果能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表演就更有吸引力了,台上台下的学生情不自禁融于直接的体验中,在体验中感悟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应该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父母,孝敬长辈。此外,还可以在“玩一玩”中体验,玩游戏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我爱我家》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亲情碰碰碰”游戏:游戏一,“猜猜看”,即请家长在小黑板上写出自己最爱吃的菜,让学生站在前面猜。游戏二,“你知道吗?”即先请家长写出孩子的生日日期,再请孩子说出父母的生日及怎样为父母过生日。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中的问题。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父母的爱,家的幸福,同时也感悟到平时要与父母多沟通,多关心了解自己的父母。
2.在合作学习中体验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品德课堂中,引导学生组成合作伙伴,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和交流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学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为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我爱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班级实际情况一起定个班级公约。学生在讨论、交流、制定公约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使自身的行为得到正确引导,感悟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重要性,激发对班集体的热爱。
3.在探究学习中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坚持放手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如:我执教《影子的探索》时,先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了手影游戏,然后让每位同学都拿着手电筒亲自做实验,在照来照去中他们发现了许多秘密,有的说:“我发现当手电筒从笔盒的正上方照下来,笔盒的影子最小。”有的说:“我用手电筒从前边照这个擦子,它的影子在后边,从左边照,影子就在它的右边。”有的说:“影子会变大变小呢!我用手电筒照手,发现手电筒离手越近,手的影子就变得越大。”学生们兴致勃勃,他们学到的这一切都不是老师教给的,而是他们自己探究获得的。就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扩展情感体验的时空
 
课堂体验让学生们有了思考和收获,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虽能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但道德认知经过内心然后转化为道德行为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应该提供学生课后实践体验活动的时空,作为品德课教学的补充、扩展和延伸。如:教学《我们的校园真美》一课后,让学生结合课外活动课,开展“爱花草·护树木”活动,到校园的花圃里给花浇水、拔草,自制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牌子,让人人都来做“保护花草树木的小使者”,为美化校园作出自己的贡献。再如:在开展《动物——我们的好朋友》活动之后,让学生亲自认养动物,进一步调查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写好观察日记。通过亲自实践,孩子们感受到动物的可爱,了解到动物的作用,增强喜爱动物的情感。在课后延伸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和真实的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引导儿童课前、课中、课后获得了许多体验和经验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后,最终还要让“品德回归生活”,即让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感悟和反思,从而促进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