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写,找到一篇你看看吧。
中国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自觉
文/ 邓 政
艺术设计是“以协调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荆雷《设计概论》)中国的艺术设计经历了从工艺到设计的转化,这一转化经历了繁杂并混沌的过程,在过去的数千年间曾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设计成就,从功能、艺术、审美等多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杰出的创造力,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然而,今日之中国,城市设计的“曼哈顿”化,广告设计的“麦当劳”化,使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经过代价巨大的社会实践后,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设计。
作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任何民族都不能完全照搬其它民族的文化发展规律。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但在现代设计中却很少能体现出来。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如果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中国的设计将变得随波逐流。所谓自觉,“指人们正确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时的有计划的、有远大目的的活动。”(《辞海》)中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将其置身于整体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已毋庸置疑。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用尽一切手段对自己生活和居住的周围环境进行改造,使环境更好的满足于人的各种需要。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人们的生活开始被淹没在隆隆的机器和工业化大生产下的人造环境之中。一座座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摩天大楼,一个个人为划分的工业区和住宅区,开放的城市中却充满了冷漠与陌生。这使人们的心理开始产生抵触和排斥的情绪。在现代设计中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人、社会、环境和谐方面的思想,如天人合一、贵和尚中、伦理本位等,都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由这些人文哲理所延续下来的文化思想以及审美理念始终主导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顾整体、求中和。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和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包容,以及人与物、人与人的沟通、协调和人内心的自我调节而达到和谐统一。这种造物观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著作《考工记》中表现得最充分,据《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由此可见,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能工巧匠就认识到,设计生产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本位″是传统中国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原则。在伦理化的社会组织中,每个人自觉地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自觉地以对方为重。因血缘关系伦理首重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炎黄子孙”之称,其含义就是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是以情义维系的包含血缘与亲戚关系的“大家庭”,因此中国人具有极强的民族观念,也正是基于此,中华文化才得以包容万象且延绵万代、生生不息。这正符合现代设计“以人为本的”,注重的情感关怀的设计原则。
在现代设计实践中,经常提到创新,而对民族文化的不了解和不掌握又谈何创新。“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是承受着先前的遗产。”(鲁迅《致魏猛克》)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发展中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去芜存正,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断提高创新,提高中国本土设计艺术的地位。只有在设计艺术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艺术形式和设计手法来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设计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当代设计艺术走向成熟。
当代的中国艺术设计,正处在世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碰撞的复杂环境中,当代的中国设计师也正处在各种矛盾之中。曾经导致了科技和工业高度发展的西方文化,固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近代西方艺术设计的东渐,也促进了中国艺术设计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但是,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威力和作用都是有限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既保持其文化传统又能充分吸收各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外来文化,并且超越其传统文化”(刘小枫编《中国文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