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品阶又分为正四品和从四品。
正四品勉强可以等于今天的正厅级,而从四品的官,主要是各地的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所以从四品也是可以对应为“正厅级”的官员。
正四品和从四品的差别,在清代主要是为体现中央官和地方官的差别,这种差别今天虽然事实上存在,但在公务员级别上并不直接体现出来。
扩展资料:
清代中期以前,官品还在变动中,不好讨论,乾隆以后,官品基本上稳定下来,我们以此为准。正一品里的实职是“殿阁大学士”,类似于以前的“宰相”,这个可以对应为现在的正国级是没问题的。
从一品里,实职有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协办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的副职)。我们现在的“部”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
但清代的部是直属皇帝的,并且只有6个,我们现在有20多个部,两相比较,清代的六部的尚书是比今天的部长们含金量要高的,所以“从一品”等于副国级也是没有问题。正二品里,实职职务主要是各省的总督和巡抚,所以正二品可以对应为今天的正部级干部是没有问题的。
从二品的主要实职是六部的侍郎(副职),所以从二品可以对应为副部级。正三品的实职主要是、“大理寺卿”、“顺天府尹”,从三品的主要是光禄寺卿和太仆寺卿,三品里面的情况就不好对应了,因为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今天是副国级的,但清朝时代,法院地位远远不如今天重要,所以大理寺的地位也就比今天的最高法院要低等多,同样的顺天府尹的实际职权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但清朝没有直辖市的概念,顺天府尹只是比一般的知府级别高那么一点点。所以清代的正三品大致上跟今天的“副部级”差不多。
另外,光禄寺卿和太仆寺卿本来跟大理寺卿也是差不多的,但光禄寺和太仆寺没有什么实权,为了体现大理寺的重要性,两者才有了差别,可见从三品的设置可以说没有实际的级别差。
只是为了解决重要的实权部门和重要的非实权部门的差别,因此正三品和从三品应该都可以对应今天的副部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四品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