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讯”笔名的由来- -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巴金”这一笔名的由来曾有过许多讹传,巴金曾在1985年回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表示:“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巴金’的笔名。”
冰心以笔名发表作品以来,获得无数荣誉,连她本人的真
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究竟“冰心”笔名的来历是
怎样?
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
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
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
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我出生
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
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
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以和蒋介石名字同音为莫大侮辱,就在“蒋”字上面打了个叉。板书:蒋。“海”在法文中“H”不念音,也成了艾。“澄”,浙江方言中读“青”。这就是“艾青”这个笔名的由来。
金庸以前的名字叫查良镛。 “镛”字,把它一分为二,则得到金庸两字。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国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学习过,常遭到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向别人借,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以后他一直以此自励,发奋学习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我也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