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2022-04-12 财经 105阅读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 成本计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成本层次分析

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

3.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表现为价值在企业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因此,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中,也使用期间费用的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因此,传统成本法下,成本信息只能反映经营结果如何,而无法反映经营失败的原因,以及怎样做出改变在今后的竞争中反败为胜。

4.理论基础上的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所产的产品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线形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的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的成本中。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论”。这种理论认为,企业的产品成本和价值并不是孤立产生的,产品成本的形成是与各种资源的消耗密切相关的,因此,分配间接费用应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