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抗日战争的一些史实

2020-05-13 综合 101阅读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
的序幕。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中国驻屯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个要求,日本军阀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亦有说,根据“辛丑条约”驻扎的日本军阀在宛平附近演习时遭到国民革命军的枪击,而向中国守军进攻。
1937年7月16日、17日,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表明了对日本军阀挑衅的退让
士兵跑出宛平城奔向战斗岗位
底线。1937年7月28日、30日,日本军阀相继占领北平、天津,第二十九军退守保定一线。平津一带的大学纷纷迁移。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27日,日军向整个平津地区发动进攻,并以3个师团兵力增援华北,另各派1个师团前往青岛、上海。28日,日军攻占南苑,双方交火激烈,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而二十九军全军部队在北平、天津一线与日军全面交火。月底,日军进占天津、北平,二十九军主力退守保定一线,余部由张自忠率领接受日军条件而困居北平,平津作战结束
正面战场
中国国民党政府定下了
淞沪会战
“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大方针,为了吸引日本把侵略重点放到日军难以施展的山川河流众多的东南,利用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抵消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尽量消灭日军有生力量,避免在利于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发挥的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与日军作战,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为中国争取部分战争主动权,蒋中正决定在上海发动战争。中国国民党军队扮作保安队进入上海市区。日军则以保卫租界为名,占领租界外的地区。1937年8月13日,冲突爆发。
南京大屠杀
在上海遭到约4万伤亡的日本军队,在同年12
月13日侵占南京,由于守将唐生智不久便弃城逃亡,所以南京城于4天后陷落。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由于战争前夕中国军队把所有逃生的方法都堵塞了,结果间接导致至少三十万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为26万)。下令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日军上海派遣军(后改称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是松井石根,杀戮最严重的第九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等。第六师团师团长是谷寿夫。
徐州战场
1937年底,南京陷落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节节抵抗。但是因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临阵脱
徐州战场
逃,致使黄河防线失守,山东大部失陷,交通要点仅剩鲁南的滕县、台儿庄。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国民政府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3月,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令川军王铭章所部防守滕县,因无援兵,滕县失守,王铭章师长战死殉国。李宗仁队以西北军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在徐州以北的台儿庄与日军反复争夺,以西北军张自忠部五十九军和庞炳勋军团掩护台儿庄的右翼临沂战场。以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卷击台儿庄日军侧背,最终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近代日本第一次军事挫败。
黄河花园口决堤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
花园口事件
州,1938年6月6日占领河南省会开封。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此举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造成上百万民众直接死亡或间接因饥荒而死,造成不知情的当地民众对国民党的不满。战后蒋介石调拨了资金试图修复黄河大堤,史称“黄河归故”,但直到解放后黄河仍有部分河道无法恢复故道。参与会战的中国军队分路撤退,粉碎了日军的合围企图,至此,徐州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
常德会战
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国民革命军阵亡高达40余万,桂系军队留在大别山区敌后坚持游击。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日军第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阵亡4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10月25日,湖北重镇武汉三镇相继陷落。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
日军在占领武汉和南方的广州后,战线拉长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无力作进一步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转入休整。在会战期间,以卢作孚为首的民族企业家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在敌机狂轰滥炸下的川江航线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殊勋。此外,苏联航空志愿队参加了保卫武汉的空战。武汉会战迫使日军大本营不得不重新调整对华战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战略,以求尽快结束所谓的“中国事变”。政治诱降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总裁汪精卫。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6]。此役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唐淮源上将1941年5月13日,中条山战役——第三军上将军长唐怀源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厮杀,战至弹尽援绝,自杀殉国,时年57岁。唐淮源,云南省江川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0年,任陆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五旅旅长。后率部多次同红军作战。1932年,升任第十二师师长。1936年,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卢沟桥事变后,参加高碑店、易水、涞源、保定等地作战,并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日军鏖战,战功卓著。1939年,晋升为第三军军长。[7]
寸性奇少将1941年5月13日,中条山战役——第十二师中将师长寸性奇,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激战,身中八弹,英勇牺牲,寸性奇,云南腾冲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底参加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作战。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升任陆军第三十四旅副旅长。后曾任陆军第三军参谋长,湘赣闽三省“剿匪”总指挥部参谋处长等职,参加“围剿”红军的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旅长。不久,升任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奉命调守晋南中条山,坚持4年之久。[8]
武士敏中将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将军1941年9月29日,在山西沁水县的东峪,日军以数倍兵力攻击武部并集中飞机十一架,大炮十余门向武阵地轮番攻击,弹如雨下,武士敏腿部受伤,仍裹创再战,率部冲锋七次,毙敌三百余人,终以头腰两部一再受伤,无力支持,遂毅然自戕殉国,年49岁。对此,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追认武士敏为革命烈士,并将沁水县东部端氏一带改名为士敏县,以示纪念。[9]
王竣中将新编二十九师师长-王竣1941年5月9日,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竣,在晋南中条山与日军作战时牺牲。王竣,1902年生,陕西蒲城人,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1929年,在十七路军任营长。1932年,参加“围剿”刘志丹的红军陕甘游击队。1935年升为旅长。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率部担任黄河防务,同日军作战。1939年,所部改编为第一战区陆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任副师长,后升任师长,1940年春,奉命率部进驻晋南中条山地区。[10]
梁希贤少将。梁希贤,陆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陕西同官人)。梁率部在夏县泗交至望原一线节节抵抗,出生入死十余次。9日,退到台寨村继续抗击日军。最后,梁见全师伤亡殆尽,遂投黄河殉国。[10]
陈文杞少将陈文杞,陆军第二十四师少将参谋长(福建莆田人)。7日,日军向守军阵地施放毒气。9日下午,该师余部转移至台寨村附近,继续与日军展开激战。在最危急的时刻,陈振臂大呼:“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率余部与敌厮杀,不幸壮烈殉国。[10]
相持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
百团大战
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日本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发动了扫荡重
随枣会战
庆外围的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希望国民政府能尽速投降。在这场危及战时陪都重庆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1940年夏,蒙古族也展开了自发的抗日斗争。在欧洲,1939年9月,纳粹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纳粹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正式爆发。欧美列强放弃了将欧亚两洲的法西斯国家力量引向苏联的企图,一反早先要求中日和谈的态度,支持中国国民政府进行抗战。
1940年7月,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已发展至近40余
新四军在车桥战役战场上
万人,并拥有约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近200万的民兵组织。百团大战后,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北日军兵力达到47万,并集中了傀儡政权中能投入战场的全部军队。为应对八路军方面的游击战术,日本采用了“保甲制”来断绝共产党军队与当地民兵的接触,设立无人区,进行极为野蛮残暴的“三光政策”,甚至使用违反国际法的生化武器来作战。八路军、新四军面对日军扫荡的压力下,全军实行战略转移,化整为零保留实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斗争,如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袭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对日本宣战,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国民政府随即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次日中国国民党政府正式向德、意、日法西斯宣战。[11]不久之后,除了与日本保持中立的苏联以外,英国等同盟国也对日本宣战。从此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美国加入二战后,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从缅甸、印度向中国运送了大批作战物资,支持中国继续抗战。
世界各大国的介入对中国抗战而言带来了巨大
驼峰航线
的利益,这也是因为英美出于本身利益考虑而希望中国拖住日本陆军主力。因此,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并与英、美等国签订协定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令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2月7日致电蒋介石的时候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获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的坚决抗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乃是对其它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香港时间1941年12月8日早上8时,即珍珠港事
香港保卫战
件后仅数小时,由酒井隆指挥的日本军队从深圳向香港发起进攻,香港保卫战于此开始。1941年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率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同时,日本在国内进一步征兵动员,将战场扩大至荷属婆罗门(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英、荷、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夺取当地产量丰富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并派兵向英国远东军进攻,接连攻克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并在暹罗湾发动主力决战,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击沉,标志着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已无人能敌。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美国
开罗会议三巨头
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反攻阶段
从1944年1月中国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
豫湘桂会战
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形势恶化,兵力不足与物资紧缺到惊人的程度:橡胶、钢铁被列为国家资源,禁止向民间出售;华北地区的资源生产遭到当地民兵与八路军连续不断的袭扰,绝大多数地区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取得东南亚地区的物资,必需打通中国沿岸的航线,于是日本于1944年发起了豫湘桂会战。
日本华北方面军轻易击溃汤恩伯在河南省
长衡会战
的大军,打通了平汉线之河南至武汉段。之后,华中日军乘胜追击,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击败薛岳,一路追击至湖南南部重镇衡阳。方先觉率部顽强抵抗47天,最终城破。华中日军与华南日军又联手发起桂柳战役,一路占领广西,打通湘桂铁路,最后打到贵州独山,震动重庆;另一路则从衡阳南下与广州北上的日军打通粤汉铁路。全国舆论哗然,各界痛斥。
日军最终控制了华南交通动脉粤
滇西缅北战役
汉铁路,将“大陆交通线”完全打通。这场战争尽管达到了日军的作战的企图。可是,日本人无力去维护“大陆交通线”的畅通,并且分散了日军的兵力,为中国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豫湘桂溃败的同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动了滇西缅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
日本战败
1945年2月4日~1945年2月11日,英、美、苏三国首脑(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应对日宣战。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于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外蒙古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也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
1945年2月以后,虽然日本军阀在豫湘
雅尔塔协定
桂会战后已基本上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是由于经常受到来自于内地的美国空军的攻击,加之太平洋战场已日益吃紧,盟军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于是为了消灭美军在中国的飞机场以维持大陆交通线的通畅并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以集中全力于本土防卫,1945年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湖南,日军以空军基地芷江为目标,于4月向湖南西部发动攻击,但是在中国军队抵抗之下,日军遭受大挫败而退回原阵地。之后国民革命军乘胜追击,向广西地区发动反攻,于5月27日收复南宁,8月收复广西全境。此外,国民革命军原本预定于8月收复广州以打通中国对外运输要道,因为日本投降而未实行。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
八月风暴行动
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由于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试验成功,前任总统罗斯福已于4月12日病逝,新任总统杜鲁门对于苏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塔协定》,在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于1945年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苏联红军横扫日本关东军。
在此时,中国内部开
日本向中国投降仪式
始有人感觉到抗日战争终结之日即将到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国民党方面在美军空运、海运帮助下,迅速占领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共产党军队则接收经营许久的中小城市、乡村地区,并收复了张家口,而且八路军、新四军因为长期敌后抗战的缘故,控制了大量铁路干线,增加了远在西南方面对敌正方的国民党军队接收日占领区的难度,为日后解放战争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
日本向中国战区投降图
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1945年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1945年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