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亿年前的地球适合生物生存,但环境条件还是太好。
2.46亿年前是地球地质年代中的中生代三叠纪初。三叠纪是2.5亿年前至2亿前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是以古生代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为标志开始的。
在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盘古大陆。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探入内陆地区。于是二叠纪的某些区域就越来越干燥,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就灭绝了。再加上陆地合并造成火山爆发,有毒气体含量上升和氧含量下降,这就会成为生物的灭顶之灾。
不过,在几百万年后的2.46亿年前,虽然地球环境依然干燥,但已经形成季节性的雨季,地球环境已经得到了初步恢复,陆地上更加适应干燥气候的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起来,并净化了空气,氧气含量迅速回升,裸子植物逐渐成了大陆植物的主要统治者。
在动物方面,干燥气候使两栖动物受到极大打击,陆生爬行动物比二叠纪有了明显的发展,新类型大量出现,并有一部分转移到海中生活。由于陆地面积的扩大,淡水无脊椎动物发展很快,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面貌也为之一新。
总之,三叠纪早期的地球环境对于生物来说不算太好,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二叠纪中期的水平,但也没有到无法生存的程度。其实,也正是因为此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并不是太好,生物才会通过加速变异来更好地适应环境,以利生存,所以才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类型和物种,造就了中生代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