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面对灾难,资本市场要讲社会责任来源:互联网作者:匿名发表日期:2008-05-1522:39:29阅读次数:1136查看权限:普通文章 抗震救灾:面对灾难,资本市场要讲社会责任 2008年5月12日,当全国许多地方感受到大地的震颤时,一场灾难已经到来。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下午,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11921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地震发生后,政府立即组织救援活动,解放军奔赴灾区,大批救援物质也向灾区运送。面对这场灾难,我们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也不能袖手旁观,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资本市场是与公众联系最密切的市场,上市公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其一举一动影响着公众对资本市场和企业形象的认识。过去,由于认识不到这一点,一些企业在国家发生自然灾害后,迟迟不见行动,一度引发民众的质疑。 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赢得公众的尊敬,赢得市场的信赖。在这次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的上市公司行动迅速,引领了中国企业危难时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感的潮流。他们捐钱捐物,参加救援:建设银行捐献2000万,中国人寿捐献1500万,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各捐助1200万,中国银行、中国石化、泛海控股、民生银行、南航等等,各捐赠1000万元…… 如果对照一下以往的情况就会发现,这次地震灾害发生后,上市公司的行动是最迅速的,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投资者和公众的称赞。如果从塑造企业形象的角度来看,这是比任何广告都有效果的赢得民心的方式。
面对灾难,许多投资者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向灾区捐助,为灾区人民祈福,这种爱心的表现令人感动。一个有爱心的投资者队伍,是资本市场之福。但是,我也注意到一些漠然置之的现象。在地震发生后,一些股票分析师在电视台做节目时,仍然在滔滔不绝地分析地震带来的投资机遇,并推荐医疗(救助伤者)、钢材水泥(灾后重建)等等板块,认为地震对这些板块是利好,建议投资者善于抓住机会。
我认为,作为公众平台,电视在这种时候请股评家分析所谓“利好”和“机会”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在人们为灾区的民众感到难过,积极救援的时候,这种在灾难中抓“机会”的态度只会让人想到两个字——“冷血”,因而也是非常容易遭到人们唾弃的。在举国抗灾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任何一分子要抓的是表达爱心的机会,是奉献的机会,而不是所谓的投资机会。 我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会注意社会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危害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与和平的上市公司,自觉进行抵制,不买其股票。如军火类、烟草类、高污染类上市公司等等,都是他们抵制的对象。通过这种抵制,促使相关企业的觉醒。这种以实际行动促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感回归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使得资本市场新增了一个促进企业上进的功能。 社会责任在资本市场无处不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不仅是融资,不仅是发现价格,还应该是传递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市场,才能够成为高质量一并赢得世界尊敬的市场。面对地震灾害,资本市场的每一分子都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