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制度化教育:最早的在生产生活中的教育,到奴隶社会后逐渐出现的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都称为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形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出现了以教育作为职业的教师;
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学生出现(统治阶层);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5、由以上要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二、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三、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形态(其实也是一种具有客观存在的教育形态),它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的,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组织化行为,是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高度一体化的“教育”,如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理念。
拓展资料: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随着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已近渗透到社会的各角落各方面。制度化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于政治、文化乃至个人的发展的影响,已近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表现为社会组织由非正式系统发展到正式系统、社会制度从不健全到健全的过程。制度化的具体过程可概括为:
①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宣传教育,促使群体与组织的成员认清其利益,树立一致的价值取向,建立规范体系,加强个人对组织的认同,并将其人格融合于组织之中,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②制定规范。共同的价值观需要有规范来支持。根据共同的价值需要而制定的规范,把人们的行为纳入相同的固定模式之中,它注重的是标准的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
③建立机构。规范的实施要由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化过程也是组织机构建立和健全的过程。
在政治研究中,制度的核心含义就是指由宪法规定而创设的机构。制度分析假定各个组织行构着其成员的行为,制度化则是指各个组织借此而获得这种影响力的过程,制度化(影响其成员)的手段包括创设明确规定的角色(例如通过提出期望的方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共享的文化以及控制行为的各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