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艺谋导演的《活着》?

2020-07-15 娱乐 172阅读

书与电影的结局都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出发点,但我更喜欢张艺谋导演电影中的结局。

书中的结局太过于悲惨,用过多的悲惨展示生活的不易,展示活着的艰难,从而展现出活着的珍贵。书中的整体基调都很悲,在结尾更是,福贵孤独一人的活着,那种压抑的悲痛久久令我难以忘怀。但是电影的结局却与之大不相同。

于整体而言,电影继承了原著悲的基调和“活着”的大主题,但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张艺谋导演让福贵一家的生活在悲中仍然藏着温暖的基调,这种温暖是福贵活着的意义,是活下去的动力。福贵在外流浪归来,看到卖水的妻子,那之后的一段生活,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儿女双全,夫妻和睦,不算窘迫的家境,从军时的到的证明,让这一家子的生活泛着一种铮铮向荣的气象,那一刻的福贵是幸福的,尽管这种幸福来得短暂,但是这是因为对这种幸福的渴望,对这种幸福的眷恋,“活着”一词才算是真正有了意义。

在原著中,“活着”一词更偏向于活着才能够创造意义。而在电影中虽然也保留了这样的观点,却在一些细节的镜头方面告诉观众,是因为生活中有意义才努力的“活着”,所以电影的结局中,导演让福贵的妻子活了下来,让福贵的外孙活了下来,因为有家人的温暖,福贵的活的再辛苦也愿意活着去创造生活的意义,就像故事结尾中一家人吃饭的温暖,那种向阳的希望,还有那个关于小鸡的故事,都带着生活的美好,就是因为这些美好,所以无论多么苦难,仍然坚持负重前行,努力活着的原因。

所以我更喜欢电影的结局,我知道生活是苦的,可生活中也有甜,为了生活中些许的甜,即便生活再苦,我依然愿意存在,愿意努力的活着,去创造这生活的甜。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