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社会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的主体——动物及其生存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一般表现为:
1、种群数量结构
种群数量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结构。
1978—200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8.25%。下降到12.10%。、从12.00%。下降到5.17%。,人口死亡率保持在6.5%。这一较低水平上下。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种群数量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2、家庭结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我国家庭结构、结构模式及其社会整合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
二是家庭类型多样化;
三是家庭结构模式变化。
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往往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社会运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分布结构。
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社会发展,不合理的组织结构甚至有可能危及整个社会的存在,比如一个蜂巢或蚁巢中如果缺少甚至没有工蜂或工蚁,巢中的其他成员(蜂后或蚁后、雄蜂或雄蚁、蛹、幼虫、卵和兵蚁)就难以甚至无法生存。
4、分工结构
就业或分工是社会民生之本。
一般用分工来说其他动物,用就业来说人类。
分工就是把社会中的不同成员赋予不同的职责,结构合理才有利于社会发展。
比如社会性鼹鼠的社会,如果没有情报鼠,鼹鼠群就无法得知天敌或自然灾害(暴风雨、泥石流、寒潮、龙卷风、热带气旋等)的存在。
就如果情报鼠太多,就会导致该鼹鼠群特别显眼,容易被天敌捕杀,而且雌性繁殖鼠只能有一只或几只,否则会导致种群数量过大,环境难以承载。
就业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劳动力在产业、行业、岗位等方面的配置变化。
到2008年,非农就业人口占60.4%,非农产业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
1978-2008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1166.4万人。
5、收入结构
对人类来说指的是个体对钱的收入,对其他动物指的是个体对生存生产资料的收入。
如果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就会正常运转,如果不合理,比如说在蜂群中如果蜂王得到的食物少,蜂王产卵量和产卵质量就会下降,直接威胁种群的繁衍,如果工蜂得到的食物少,那么工蜂就会没有力气干活,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逃离蜂群,这样就直接威胁整个蜂群的存在。
6、消费结构
此结构为人类特有。消费是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温饱型走向小康型、富裕型。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出现代社会消费结构的趋高级化重要特征。
7、城乡结构
此结构为人类特有。我国城乡结构变动首先表现为城市化,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45.7%,正在接近一般公认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的城市化水平。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松动。1978年—2008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1453万人。
8、区域结构
此结构为人类特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明显分化。
总体上看,在发展水平上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三大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协调区域发展是调整社会结构的重要方面。
9、阶层结构
阶层结构指的就是社会等级结构。
对于许多动物、原始人类和古代人类来说,等级是森严的,而现代人类由于民主思想为主流,等级制度逐步松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两阶级一阶层”结构逐渐解体,社会阶层结构由简单化到多元化,由封闭转向开放,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已基本形成。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一、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是对整体的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静态概括,是相对于和社会过程而言的。
在社会各种基本活动领域中,社会经济结构对于社会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具有将其他社会领域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作用。其余的部分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各种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领域的各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并对社会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当然,对人类来说是经济影响社会,而对其他动物则是分工和生产生活资料分配影响社会。
二、狭义的社会结构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
这类地位的群体主要有:阶级、阶层、种族、职业群体、宗教团体等。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结构是理解其他群体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着整体社会和各个社会群体的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中国网-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急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