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兔怎样饲养管理?

2022-04-08 母婴育儿 138阅读

自出生到断奶前的小兔,称为仔兔。

(1)仔兔的生理特点

①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仔兔出生时裸体无毛,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产后4天才生毛,10天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在夏季炎热时仔兔容易中暑,冬天寒冷时易发生冻伤。仔兔生活环境的温度要求30~32℃。

②视觉和听觉还未发育完善仔兔生后闭眼、封耳,整日除了吃奶就是睡觉,到产后8天耳孔才能开放,12天才能睁开眼睛。

③生长发育快仔兔初生重一般为45~60克,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出生1周体重增加1倍,生后10天增加2倍,生后30天增加10倍。

(2)仔兔死亡原因

①被母兔残食由于对妊娠母兔饲养不当,或母兔母性不强,有恶癖,产后咬死或吃掉自己的仔兔。

②鼠害哺乳仔兔最容易被老鼠咬死、咬伤或拉走。

③冻饿而死由于母兔产仔时受到惊扰,将仔兔产在箱外,掉到粪沟里被冻死、饿死或被水溺死。

④因呼吸道疾病和黄尿病、母兔患乳房炎等疾病造成死亡,仔兔吃了患乳房炎的乳汁,造成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急性肠炎,很快死亡。

⑤母兔乳头少乳头少而产仔数过多,大小不一,强壮仔兔抢乳吃,而弱小者吃不上乳,越来越瘦弱,最后死亡。

综上所述,仔兔具有生长发育快、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未完善,适应外界环境的调节机能很差,因而表现生命脆弱的生理特点。仔兔的生存与发育,对人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根据不同的日龄可将仔兔分为睡眠期、开眼期两个生理阶段,在饲养管理上各有特点。此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仔兔成活率和断乳的体重。

(3)睡眠期管理

睡眠期指从出生到睁开眼这一时期,一般为12天左右。此期内仔兔不睁眼,刚出生的仔兔全身无毛,4天开始长出茸毛。每天除吃奶外就是睡眠,几乎没有别的活动。此期管理的要点是:

①早吃奶,吃足奶兔奶是仔兔生后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母兔的初乳含有高蛋白质、高能量及仔兔所需要的维生素及镁盐,营养价值很高,并具有促进胎粪排出的轻泻作用,适合仔兔生长快、消化力弱的生理特点。所以让仔兔早吃奶、吃足奶是减少仔兔死亡,提高仔兔成活率的主要环节。实践证明,仔兔早吃奶、吃饱奶则生长发育好,体质健壮,生活力强,增重快。如乳汁不足或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不仅生长发育缓慢,而且体弱多病,死亡率高。

母兔生后1~2小时就应该给仔兔喂完第一次奶。因此,在仔兔出生后5~6小时内必须检查母兔的哺乳情况,看仔兔是否吃上奶,吃饱奶。发现没有吃上奶的仔兔,要及时让母兔喂奶。每天检查哺乳情况,是仔兔饲养管理的基本工作。

②做好保温防寒工作仔兔在出生后3~5天内周身无毛,又无调节体温的能力,寒冷季节如不注意保温,在很短的时间内(半小时),仔兔的体温便会由38℃迅速下降到20℃甚至18℃,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危及生命。因此,搞好保温防寒工作,是培育仔兔、提高仔兔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措施。保温防冻首先是做好接产工作,及时把产仔箱放入母兔笼内,对初产或母性不强的母兔产前应及时捉入临时性产窝(用竹筐、木箱等垫上垫草)内,放在饲养人员监护下,以防母兔在箱外产仔而使仔兔冻死。若发现仔兔冻僵,应立即抢救,具体做法为:把冻僵的仔兔浸入42℃左右的温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待仔兔体温恢复正常、体色由紫变红、四肢开始活动之后,取出仔兔用软毛巾擦干体表水分,立即放入已经预热的产仔箱中或放在母兔腹下。其次,要想使睡眠期的仔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窝温宜保持在30℃左右。凡见仔兔皮色发青、在窝内不断窜动,均表明窝内温度过低,须及时调整。实践证明,冬天设立具有保温设备的“仔兔培育室”、“仔兔哺乳室”(图10),或将产箱互相重叠堆放,均有利于保持产箱内温度。

图10仔兔哺乳室

③观察仔兔吮乳情况注意观察仔兔在产仔箱的动态,来识别是否吃饱奶。如发现仔兔吃不饱时,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般每只獭兔可哺喂6~7只仔兔,产仔多的母兔乳汁不能满足仔兔需要,仔兔营养缺乏时生长缓慢,体质瘦弱,易患病死亡,产仔过少,母兔乳汁过剩,仔兔吃乳过量,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消瘦死亡。这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仔兔进行合理调整处理,或互相代养,或人工哺乳,或淘汰多余而又弱小的仔兔。

在生产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母兔无乳、患病、死亡、弃仔或进行频密繁殖不能哺乳仔兔等现象。遇有上述情况之一时,仔兔均需进行代养。

④防止吊乳吊奶是养兔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也是造成仔兔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吊奶的原因是母乳不足,仔兔吃不饱,较长时间吸住乳头不撒嘴,母兔离窝时就会将正在吮乳的仔兔带出窝外。或者母兔正在哺乳时,受到突然的惊吓,引起母兔惊慌不安,就会突然离窝将吮乳仔兔带出窝外。将仔兔带出窝外的现象称为“吊奶”。由于仔兔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吊奶时间过长就会被冻死。温暖的季节吊奶仔兔落在母兔笼内,即便冻不死,也会被母兔时常的活动踩死,或落入踏板的漏缝中被卡死。所以,在饲养管理上要特别细心,经常检查,发现后应及时将仔兔送回窝内或采取抢救措施。

在寒冷季节发现吊奶,仔兔虽然已受冻,但尚未死亡时,可把受冻仔兔放入人的胸怀里取暖。在农村,可将吊奶仔兔放在火炕上,盖上棉絮取暖催醒,或用热毛巾、布片等包裹受冻仔兔催醒,或用布包好吊奶仔兔放在装有40~45℃的热水袋上取暖催醒。一般发现得早,抢救及时,不论用上述哪种方法,10分钟后即可复活。如果吊奶仔兔出现窒息,但尚有一定的体温,说明仔兔尚未完全死亡,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催醒。其方法是:将仔兔用双手握住,当仔兔转温时,使其头向手指方向,背贴掌心,不断有节律地伸张手掌,约7~8次,仔兔就开始自动呼吸。此时降低头部位置,由于受腹压的作用可引起仔兔深呼吸。当仔兔复活后送回窝内。

发现吊奶后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是母兔乳汁不足,应调节母兔日粮或催乳;因乳房炎引起吊奶,应治疗;如因管理不当使母兔受惊离窝引起吊奶,应加强管理,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处理和防止吊奶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注意不能使仔兔带上异味,以免引起母兔弃仔。如因操作不当带上异味时,可立即接取母兔尿液,涂于母兔鼻端和仔兔身上。

⑤仔兔寄(代)养獭兔的视觉较差,但嗅觉都特别灵敏。实践证明,哺乳母兔不是以嗅觉来辨别是否是自己的仔兔的。不论其仔兔是何种毛色,只要气味和自己所生的仔兔相同,母兔均给哺乳和护理,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获得成功。

采取仔兔寄养技术时必须注意:供仔母兔和保姆兔及其仔兔必须是健康无病的;所选择的保姆兔必须有足够的乳汁供给;两母兔的分娩日期应当相近,一般以不超过3天为宜;寄养仔兔时最好在产后7天内进行,这样容易成功,时间越长,寄养的成功率越低;要把寄养仔兔身上粘着原巢内的兔毛和垫草等杂物清除干净,并涂上保姆兔的尿液,然后放入保姆兔的产箱内,经过2~3小时后再把保姆兔放回笼内,这样可以使寄养的仔兔有较充足的时间吸上保姆兔产仔箱内的气味,使保姆兔难以识别,更易成功。

在育种场或种兔场,为了保持种兔血统清楚,培育出合格的种兔,对所寄养的仔兔要做好标记,并做好记录。毛色不同的品种间互相寄养可防止混淆。

⑥人工哺乳如因母兔患病、死亡或缺乳,而又找不到保姆兔时,可采用人工哺乳的办法。哺乳器可用注射器、玻璃滴管、小眼药瓶等,在其嘴上接上一段细橡皮管(气门芯)即成(图11)。有条件时,初生后前5天最好用鲜牛奶、羊奶稀释1~1.5倍,煮沸消毒,待冷却到37~39℃时喂给,每天定时喂给一次或两次。5天以后的仔兔可用炼乳、奶粉、豆浆加蛋黄等。喂量和浓度可通过观察仔兔的粪尿情况来判定。如粪多而又腥臭,说明喂量过多;如垫草潮湿,说明尿多,饲料太稀;如粪球干硬呈颗粒状,说明饲料太浓。这时应酌情调整喂量和浓度,直至粪尿正常为止。

图11仔兔人工哺乳器

1.眼药水瓶2.注射器3.橡皮管4.人工哺乳器

⑦人工辅助哺乳生产中常发现,有的母兔泌乳量很大,产仔兔也很多,大大超过母兔的有效乳头数,其中有部分仔兔吃不到奶(某次吃不到),发育不整齐,有的甚至饿死,但又找不到保姆兔。在此情况下,可采用定期分批人工辅助喂乳的办法。即将仔兔按个大小、强弱分为两窝,分放在两个产箱内,每天定时人工辅助每产箱哺乳一次。

(4)开眼期管理

仔兔从开眼到断乳这段时间称为开眼期。

仔兔出生后12~14天开眼。开眼的迟早与仔兔的发育和健康状况有关。发育健康又良好的仔兔开眼的时间较早,反之则较迟。仔兔若在14天后才开眼,说明营养不足,体质较差,体重轻,易感染疾病,要特别给予精心护理。有的仅睁开一只眼,而另一只眼常被眼屎黏住,应及时用脱脂棉蘸上温开水轻轻拭去眼屎,然后用手轻轻分开眼睑,再点少许眼药水,过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若不及时处理,易形成大小眼或致瞎。

睁开眼后的仔兔即开始活动,在产箱里来回跳跃,数日后即可跳出产箱活动,这就叫出巢。出巢的早晚不同,一般出巢早的,说明母兔乳汁不足;出巢晚的,说明母兔乳汁充足。出巢后的仔兔,对营养的需要越来越多,母兔的乳汁则逐渐满足不了仔兔的需要,这时仔兔还不能采食饲料,常常表现饥饿,往往是紧追母兔吮乳,所以开眼期又称追乳期。这个时期,仔兔追乳,使母兔终日不得安歇,也会影响到母兔的安静采食及身体的尽快恢复。

开眼的仔兔出巢后即开始寻找食物,逐渐开始由吃奶转变为吃植物性饲料。此时仔兔的胃肠机能发育不全,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很低,如果突然转变,常会引起消化不良,以至患病或导致死亡。因此,这段主要是抓好仔兔的早期补料和断乳的逐渐过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做好仔兔补饲在仔兔哺乳期间,从20天左右开食起,在继续哺乳的同时,喂给适量的混合精料,称为仔兔补饲。

随着仔兔日龄增长,体重增加,食量也随之增加,仅靠母兔已远不能满足仔兔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20日龄后,母兔的泌乳量很快降低,这就不能满足仔兔营养的需要了。补饲对仔兔有许多好处:首先,补饲有利于仔兔过好“断奶关”。仔兔断奶后,如果不及时补饲,会出现营养不良而“掉奶膘”,还可能诱发传染性口腔炎而造成死亡。及早开始补饲,使仔兔在断奶前学会吃混合料,不仅有利于锻炼仔兔的肠胃消化功能,对帮助仔兔过好“断奶关”也有重要意义。其次,补饲可及早开展球虫病的预防。球虫病的感染大多始于断奶之前,发病死亡于断奶之后。通过在补饲饲料中添加抗球虫的药物,就能有效地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正常的情况下,獭兔16日龄左右就开始试吃部分饲料,这时可喂少量易消化、营养价值又较高的饲料,如煮熟的豆类、豆浆、豆腐、玉米面或鲜嫩的青草、菜叶等。20龄后可增喂些嫩青草、饼类饲料及矿物质饲料等,也可在饲料中拌入少量的抗菌药、洋葱、大蒜、杀菌健胃药及抗球虫药物等,如氯苯胍(预防球虫病)、喹乙醇(预防巴氏杆菌病和拉稀),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此期仔兔的胃容积很小,消化力弱,但生长快。为适应这一特点,在饲养时应做到少喂多餐,逐渐增加,逐步过渡。一般每天喂5~6次为宜。开食初期应以哺乳为主,补料为辅。到25日龄以后逐渐转变为以饲料为主、哺乳为辅。到25日龄以后逐渐转变为以饲料为主,哺乳为辅,直到断奶。

在补饲时,将全窝仔兔转入补饲栏,补饲栏一般为单层多联式,对其材料和设计要求,主要是易于保温、防鼠、清洁消毒和便于操作管理。栏内设有食槽、饮水器,寒冷天应铺上垫草。补饲开始,要诱食,其方法是:将颗粒料喂进小兔嘴里或将混合料调得稀一点,涂抹于仔兔嘴边让其舔食,经过1~2天训练,仔兔便能学会自己采食。喂量由每日每天4~5克,逐渐增加到每日每天10~20克,补饲饲料持续喂到35~45日龄,再改喂生长兔饲料。断奶前仍坚持哺乳,将母兔捉入补饲栏内,每日1~2次。并供给充足的饮水。

仔兔补料过程中,切不可喂给大量的多汁饲料,应喂给适量的优质青干草,或者在混合料中拌入适量优质青干草粉,否则易引起饲料消化不良,患腹泻症。一旦患了腹泻病,就会引仔兔迅速脱水,给治疗造成困难,而发生大批死亡。

更换饲料必须缓慢过渡,使仔兔逐渐适应,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否则易造成不良后果。

②保持饲料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已出巢的仔兔在生后16日龄时开始觅食和在笼内到处闻和舐。由于仔兔嗅觉和味觉尚不发达,有时会误食母兔的粪便及被母兔粪尿污染的草料,早期感染球虫病,或者被尖刺草及笼舍内的尖刺物刺伤口腔,而发生传染性口腔炎。因此,开眼期必须经常保持环境、笼具、食槽等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笼内粪便及被粪便污染后剩余的草料。要定期消毒,经常更换垫草,清理巢箱,为仔兔创造一个干净舒适而又干燥的环境。

③母仔分离饲养仔兔从出生到断奶,母兔和仔兔分开饲养。每天按时将仔兔的产仔箱放回母兔笼内哺乳,哺乳结束后再取走仔兔,这是单独管理的一种方法。根据仔兔的哺乳情况和母兔的泌乳规律,20日龄前每天定时哺乳2次;20日龄后每天哺乳一次即可。分离饲养法,必须注意不能搞错。

母仔分离饲养法的好处是:母兔定时泌乳,避免仔兔吊乳而被踏死或冻死;防鼠害,老鼠常常到笼里咬死仔兔,仔兔箱叠起来,老鼠进不去;母、仔分离有利于休息;预防球虫病。母兔粪便带球虫卵,易感染仔兔,分开后感染机会减少;分离可以避免母兔争食仔兔料,有利于仔兔的补饲;可以避免由于仔兔过早采食母兔的粗硬饲料,损伤胃肠正常机能而导致胃肠病的发生;分离饲养对母兔体质恢复快,第一次发情早,可大大提高母兔的繁殖能力。

④对仔兔要进行适当运动为提高仔兔的健康水平,每次饲喂和饮水后,可将仔兔放入运动场适当运动,同时可进行日光浴。为增加仔兔的活动面积,25~30日龄后可将产仔箱撤出,夜间再放回笼内让仔兔入产仔箱休息,经3~5天后即可完全撤掉。

⑤做好仔兔断奶准备在仔兔断奶前,应将断奶仔兔所需要的笼舍、食具、水槽及其他各种用具备齐修好,并进行彻底洗涮消毒。配制好断奶幼兔所用的日粮,在断奶的前几天就要逐渐更换为该日粮,以免断奶时突然更换饲料,引起幼兔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泻而死亡。

⑥适时断奶根据仔兔生长发育情况,要适时断奶,不可过早过晚。断奶过早,由于仔兔消化系统尚不完全,对饲料的消化力差,生长发育缓慢。在没有特殊管理措施的条件下,断奶越早,仔兔的死亡率就越高。断奶过晚也不好,这是由于仔兔长期依赖母乳,食入饲料量少,消化系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消化道中各种消化酶的生成迟缓,也会影响仔兔的生长。据实践观察,30天断奶者,仔兔的成活率为60%;40天断奶者,成活率为80%;45天断奶者,成活率为88%;60天断奶者,成活率可达92%。一般情况下,以40~45日龄断奶为宜。

仔兔断奶方法应看全窝仔兔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而定。如果全窝仔兔均匀强壮,可采用一次断奶法。即在同一时间将母仔分开饲养;如果全窝仔兔强壮不一,生长发育不均匀,可采用分批断奶法,即先将体大健壮的仔兔断开,体质较弱的让母兔继续哺乳数日,视其健康情况再行断奶。

断奶应实行离奶不离窝的办法。仔兔断奶后到了新的、变化大的环境里,会表现不安,胆小易惊,食欲不振,生活力下降,死亡率增高。为了防止仔兔断奶后因环境改变而引起环境应激和死亡,发生“应激并发症”,一般采取离奶不离窝的办法断奶,即将母仔分开饲养管理,用隔板隔开或将母兔装在另一层笼内饲养。断奶前后1周内要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

断奶的同时,要进行仔兔编号、登记入卡,以免谱系错乱。断奶后的母兔2~3日内应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多喂些优质青干草和小量青草,待收奶后再逐渐加料,同时可喂服2~3天的抗菌药物,以防发生乳腺炎。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