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的引发思考

2020-06-01 财经 196阅读

刘周嬴嘉丽《黄沙淘尽金始见,不兴儒术天地休》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本质暨后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警示,以下是该文观点:
一、刘周《2009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由全球市场的消费不足导致的全球范围的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只是这场危机的前期表现形式。
(二)全球市场的消费不足,是由于全球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全球消费者购买力不足则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财富过度集中所导致的贫富差距空前拉大和两极分化空前严重。
所以,全球范围内的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全球范围内的中等国家和中产阶级人口的减少——是本次危机的根本原因,亦即症结所在。
(三)由此可知——危机的根本解决必然会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贫困人口的减少和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多,必然会伴随着贫困国家的减少和中等国家的增多。
凡能促进以上情况发生的政策都将有益于危机的根本解决,反之则无益于或有害于危机的根本解决。所以,一场涉及全球宏观经济体系的以限制大国和平掠夺和扶助弱小国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将成为必须。一场涉及各国具体经济体系的以“节制资本”和扶助中小企业、普通民众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将成为必须。如果以上情况始终不能出现,则本次危机必不能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纵有暂时缓解也必将导致更剧烈的爆发。
二、《刘周短语四则之三》:
“考诸现代经济之运行,则大众消费为生产之最终指向。故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必有害于最终消费市场之能力提升。而大众消费能力之不足,则又必致国民经济之整体疲软也。是故‘节制资本’者,实为维护国民经济良性运行之法宝也”。
嬴嘉丽浅释:“社会财富过于集中会造成这样的危害——譬如牛奶业罢,如果大众的大部分没有经常去喝牛奶的消费实力,那么即使富人都奢侈地去喝,他们的消费总量终究还是很少。因此牛奶业的大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大众的大部分都能经常喝得起牛奶的基础上。牛奶业如此,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其实都是这样。再进一步说,国民生产的所有部门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大众消费为最终市场的。所以,如果大众消费能力疲软,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是关系大众衣食住行的行业出现疲软,而后是为这些行业提供原料和软硬件技术支持的行业相继疲软。这样,整个国民经济就都疲软了。所以,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和两极分化,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不利。杜绝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和杜绝两极分化,就是在维护经济领域的生态平衡。这是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保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久繁荣的最有效方法。
三、世界的两难:
一方面是:抑制垄断扶持弱小(“节制资本”)是排解危机的唯一出路。只有抑制垄断扶持弱小,才能使普遍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业者,获得生存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加中产阶级和减少贫困,才能保证大众财富的增长以及大众消费能力的增长,从而造成全球经济复苏的必要的市场基础。舍此,则此番世界经济危机必不能有任何实质性的解决。
一方面是:垄断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争夺市场份额的力量也较大。所以,在全球市场争夺激烈的环境下,各国垄断企业都纷纷在其政府的纵容和支持下,把经济危机当作兼并弱小的机遇,借机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更大的垄断集团,以应对越加激烈的市场争夺。这样,各国政府出于当前的争夺市场的需要,事实上都在纵容和扶持垄断,而不是抑制垄断。当然,这样的策略无疑是符合各国的眼前的国家利益的。但是,对于解除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则无异于抱薪救火饮鸩止渴。
所以,世界的两难在于:各国如不实行抑制垄断扶持弱小的政策,就不能解除此次世界经济危机。而一旦有某个国家实行“抑制垄断”的政策,则又会面临这样的危险——即其他国家依然在纵容和支持垄断——那么,这个国家很快就会因为单方面抑制垄断,而在很多经济领域中被其他国家的垄断集团挤出市场,从而给这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带来严重打击。所以,只有在世界各国都采取抑制垄断的政策时,那些采取抑制垄断政策的国家才是安全的。但是问题在于,现在尚没有一个能够使世界各国采取统一行动的协调机制。而且,即使形成一个采取统一行动的协议,也是非常不可靠的。只要有一些国家利用拖延执行和敷衍执行来获利,那么就会有一些国家因为率先执行、认真执行而遭受损害。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在经济危机中只会更加脆弱。
四、所以,就当前情形看,利用“抑制垄断扶持弱小”的办法,以解除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希望是无比渺茫的。全球范围内的财富过度集中和两极分化只会愈演愈烈,全球市场的承载力只会越来越萎缩,全球市场的争夺只会越来越白热化。所以,也是就当前情形看,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无疑只有依靠一次世界大战才能获得解决。人类已经徘徊在世界大战的边缘,一切难于逆转。
五、世界经济危机的危害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许多原先处于沉寂状态的深层社会矛盾,都会随危机的发展而次第显露,并不断激化。社会深层次的动荡,将成为比世界大战更深刻的危险。事实上,世界大战也只是这种深层动荡的一种表现而已。
六、世界经济危机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但是,经济是人的经济。人是经济问题中唯一的能动因素。所以,世界经济危机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由社会的病态发展和人的病态发展所导致的经济运行阻滞问题。
七、经济运行阻滞的根源,在于垄断的过度发展。垄断的过度发展,挤压了中小企业和个体业者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一切相关从业人员的比较普遍的收入降低和失业增多。其结果便是导致范围甚广的大众财富缩水和大众消费能力降低。这样,就从根本上动摇和破坏了维持经济持续良性运行的市场基础,并最终造成了一场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八、纵容和扶持垄断违背了“仁政”的原则,不仅造成经济运行阻滞和经济危机爆发,且使大众生活陷于悲惨境地,使大众反抗和恐怖活动等暴力事件无可避免,并将汇成遍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动荡的洪流。
九、动荡洪流的形成,一方面是源于不行“仁政”而“使民有造反之必要”。一方面是源于社会各阶层缺少稳定的自我道德定位和自我道德认可,也就是没有有效的社会道德秩序,亦即缺少“礼治”。因而不能“使民无造反之道德(依据)”。
既不能“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又不能“使民无造反之道德(依据)”,革命、造反、暴力、恐怖等汇成的动荡洪流,便势不可免。
十、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个体的自我道德定位。社会个体的自我道德定位,有赖于其道德的提高。道德之本在于人的良知,在于发挥人的良知而使外物在人的心中有正确的位置。
十一、所以,世界经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的问题、人的问题和经济运行的阻滞问题。其直接病源是:垄断和社会财富过度集中。深层病源是:不行“仁政”和“礼治”。病源之源是:社会个体的良知不能普遍发挥,以致外物在社会个体的心中没有正确的位置。垄断业者的贪婪,也即是其良知不能发挥的结果。
十二、所以,只有推行大众儒学的“仁政”和“礼治”,只有普遍的倡导“致良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世界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危害,才能消弥世界的深层动荡。在尚属和平之时实行大众儒学,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大战发生的危险和危害。在大战进行时实行大众儒学,则可降低大战的烈度和尽早结束大战。在大战之后实行大众儒学,则可冀收长治久安与永久和平的治绩。
十三、所以,究竟要选择儒学,还是要选择世界大战、选择革命洪流、选择暴力动荡、选择恐怖泛滥——人类的前途完全决定于这一神圣的选择。
十四、“黄沙淘尽金始见,不兴儒术天地休”,只有儒学才能挽救世界,只有儒学才能布甘霖于人类。
“只有儒学才能挽救世界”——并不是说各国所取的挽救世界的方略一定称为中国之大众儒学。但是无论其方略称作什么,它都只有在——符合大众儒学倡导的“仁政”“礼治”“致良知”诸原则并行的前提下——才会有切实的作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