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才”的“人际关系”一般不怎么好?

2022-08-12 文化 121阅读
真正能够理解孤独的意义的人是大彻大悟,大智慧,大无畏之天才。天才与疯子的差别就在这里:天才理解孤独。疯子厌憎孤独,渴望合群。所有的疯子都是歪曲了孤独含义的天才,所有的天才都该送到火星上,让他们彻底孤独!孤独的疯子想摆脱孤独却依然孤独,而健全的凡夫俗子却连提起孤独都恐惧,他们只有群居在一起才有安全感,才觉得不空虚。天才即使身处闹市也感到孤独,与时代的喧哗格格不入。天才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错误,在世人眼里,天才往往与疯子没有什么区别。啊!尼采、梵高、卡夫卡、海子,他们都是人群中的的弱者,生活的低能儿。他们拥有的,是彻底的孤独。就象一个独立运转的小宇宙,宇宙够空了吧?可是有无数的星球;星球够多了吧?可是却渺小如恒河沙粒;存在的毕竟存在,虚无的总是虚无。孤独,就如同佛家所谓的“空”,什么是空?什么都是空,什么都不是空。请君仰头看吧,天,为什么叫天空?其为空,广阔无垠,神秘莫测,超越了你我之理解。因广大而能涵万物,因超越而能孕万物。

孤独是人类自省的需要,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迷惘,是对身外人事的摈弃和心中美好的静守,又是对与他人相处而生的怀疑和绝望。人在其基本生存条件得以解决后,便自然转向对心灵的关注。文明进程愈发达,人们对自身反观的力度和深度就愈加达到一个新高度,人类的普遍孤独就会愈演愈烈。物质的丰富、观念的突进、玩命的工作都难以掩饰现代人内心孤独的本质。人注定是孤独的。人越认识自身的人性,就越发现它难以辨认,每个人所生活的文化境遇都是一个巨大的茧,自我囚禁在里面。这个茧使人不但不能顺畅地与他人交流,甚至与自我的交流都渐渐疏离,每个人的我都成了孤独的我。再从人际关系来看,没有任何两个生命的体验完全相同,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注定我们摆脱不了孤独。一般人的孤独恰如阴晴圆缺,谈不上深刻,写不进历史。尼采就断然斥责照料他的妹妹:“孤独?你也配?只有天才和疯子才能享有孤独,你充其量有点寂寞罢了。”可见,孤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往身上扛的。

古来圣贤皆孤独。孤独伴随里尔克的一生。里尔克以“长空包围的旗帜”意象,向我们暗示了他身边无所不在的孤独,在《孤寂》一诗中,他把孤独的意象描绘得得是那样的惊人:“孤寂如同江河,铺盖大地……”尼采每天面对不语的墙壁和无边的旷野,总是发出一样的感叹:“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这样智慧?”此时的尼采己深深地处于孤独之中。离群索居已远远不能表现尼采心中那份孤独,尘世已让尼采找不到他的同类,所以当他见着被人鞭打驱车的老马时,他不由得扑上去痛哭流涕: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另一个被人讥为“疯子”的梵高,孤独与贫穷使他早早谢顶和衰老,他背着沉重的画具,踯躅在法国阿尔特土地上,阿尔特灼热燎人的阳光,将他孤单的背影印在龟裂的大地上,如同燃得焦枯的向日葵。当他最后一眼打量这世界时,他的眼里只有星空,而没有人世。

孤独与伟大是一对孪生姐妹,拥有孤独,才能耐得住寂寞,用心用脑观察世事。人在孤独的时候更能观照自己,观照别人,因此,孤独并非冷血,正是孤独体验使那些人类的异己见他人之未见,发他人之未发,促使他们将触须伸向无限时空,从中寻找超脱,在更深更理性的层面上认识人生社会。

天才要摆脱孤独,大概有三条途径:一是世俗化,放弃自己的奇谈怪论,放弃自己的清高,追求世俗的名利--天才中确走了这一条路,但真正的天才对此路怒目而视,宁愿遗世独立;二是发疯,中外发疯的作家、艺术家发疯的可谓多亦,梵高,海明威……三是死亡,因发疯而死的不少,没有发疯因极端失望而死的人也多,忧郁成疾魂归黄泉的更多,杰克"伦敦,川端康成,三毛,叶赛宁,海子……死,既是他们的反抗,亦是他们的追求。但也有很多的天才并没有走这样的路--所以,他们孤独的活着!也许他们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丰富、充实甚至多姿多彩,但夜深人静时他们依然享受他们的孤独,孤寂的灵魂没有安身之所!!他们会把自己沉浸在书里,他们和古今中外的贤者交谈,他们和古今中外的智者争论……他们激动,他们悲愤,有时也高兴的手舞足蹈--然而,在某个刮风的夜晚,他听到风声,他推开椅子,走到窗前,他突然就感到了孤独……也许,在某个月明星稀的深夜,读到激动处,他起身给自己泡一杯热茶,他端着杯子重又回到台灯下,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浮动,他忽然间就觉得眼睛发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