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抱怨很多

2022-03-10 教育 111阅读
复制一个给你;
最近在一个高考家长群里,跟家长朋友聊天,发现一个现象:每当谈起来一个专业的时候,一般提问的家长都是满怀憧憬和期待。但是当从事相关专业的家长现身说法时候,总是把讨论引向另一个极端,或者泼些冷水,或多或少都会抱怨自己的行业和工作。然而看了很多国外人写的书,很多开头都是首先描述他是如何如何爱他的专业和工作。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并由此引发了对大学、专业、职业规划方面的反思。
每天在群里看家长们的聊天信息,我感受到家有高考生的一种深深地焦虑,有时候看着这些言论甚至也会影响我的心情。我一直在想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的高考,这种氛围,这种忧虑,让人感觉到压抑。仔细思考,这其实是中国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和反应。
这种现状,我认为是传统和文化的影响,这要从科举制度开始。科举制度从隋朝首创,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第一个兴盛。为什么会出现科举制度,这有着较深的政治经济原因。隋朝之前,我们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从汉朝以后,隋朝之前,一直处于战乱格局的时代,一直没有一个大统一的中国。为什么朝代更换如此频繁?因为建立了王朝的皇帝,其实对于本国的统治力并不强大和稳固,各地诸侯分立,皇帝本身也是一个大的贵族,只是暂时取得了诸侯认可并作为大家的代表来统治国家,事实上很多事情都要依赖贵族和各地诸侯的影响。但是到隋朝,尤其是进入唐朝后,出现了唐太宗等优秀的人物,他们想加强中央的集权和巩固自身的皇权。因此,科举制度出现了,这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创新,王朝的统治者,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平民子弟进入官僚阶层。这样一是有利于选拔人才,治理国家,相当于组建了一批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二是重重的打击了其他贵族和诸侯的权利,加强了皇室本身的集权。应该说,科举制度创立,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他使得中国得以稳固的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得以不断的选拔有才能的治理团队,让国家治理生生不息。从此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为中国最为重要治国和人才选拔制度之一。拉回到77年恢复高考来看,中国经历了10年的文革浩劫后,百废待兴,尤其是各种人才。于是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我认为这次恢复高考和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一样伟大。很多前几批的大学生毕业后都直接分配到国家机关、省市县等机关和国营大企业之中,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担任了重要岗位。我记得一篇报道说武汉大学中文系第一批毕业生只有两个人没有进京,所有进京的人只有两个人没有分配到国家机关只分配到北京市机关。而地方院校,比如洛阳工学院则培养出了多年后河南省相当多的县市领导干部。这种高考红利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直进入了21世纪。全中国的父母几乎都毫无例外的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考个名牌大学,当国家干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这些思想既是几千年来传统的延续,也是相当一段时期真实的社会反映,起码在1999之前并没有错。然而1999年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然而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然而在就业市场上从1996年,国家就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于是一面是满怀希望的学子和父母,一面是国家机关编制饱和,改革开放时间较短私营企业接纳人才的能力还未大批形成,造就了就业难的现实。很多期望变不了实现。厚重的历史让我们骄傲,但是也因此带来了很多思想上的束缚。所以作为一个家长、一个学生,应该对现实,对传统有所认识,学而优则仕是有历史背景的,在改革开放深化的今天,我们改变不了就业环境,也改变不了传统,但我们可以改变我的思想、认识和看法。
这种现状的解决之道,我们更多可以借鉴国外。改革开放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经济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新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国外的大学、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教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升学渠道,最重要的是给我们带了更多看待教育、看待高考、看待职业规划、看待人生的新视角。也许美国没有那么厚重的历史,所以他们的教育总是显得那么自然,那么贴近人性。无论你多么爱国都不得不承认,美国有当前世界最好的大学和高等教育,以及世界最具创新的企业。我们不是要丢掉历史,而是要更多改变那些可以改进的东西。正如国家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父母我们一样可以引导孩子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通过在高考群里的观察。反映出当前高考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倾向。一是聚焦不对。群里发问,经常是“哪个大学好”,“哪个专业好”。跟高考直接相关的,跟高校和专业直接相关的链接分享看的人很多,外围点的教育问题思考和关注的人少。有句话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解决问题,只有换个角度,跳出问题,从人生发展、生活、职业规划等角度从新思考高考的问题,志愿的问题,或许才能更坦然,才能更从容。大多数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很大,中国唯分数的高考或许本身的影响没有那么大,然后潜意识里带给我们的观念和思维的影响却非常深远,甚至让我们无法觉察。很多家长仍然感觉考上了一个好大学,好专业就有了一切,就如同有个高分就有了一切。应该说这种观点是功利的,也是必然会带来痛苦的。所谓的名牌大学就那么多,在一个省每年招生人数也是定的,绝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此,结果绝大多数人都会失望。其实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好不好,跟个人有关系,但也没关系,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和重点过多的聚焦在这些东西上,而是应该放在人上,放在孩子上。学校、行业、专业毕竟是客观的东西,我们不要过多的加入主观色彩和想象。这个世界上人很多,人才也很多,99%你能看到的专业,领域,都有无数人才和高手投身其中。我们不能仅仅把时间、目标放到这些外在的东西上,而是要引导孩子时刻的思考和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而不是严重盯着热门,随波逐流。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多对自己的工作抱怨较多,因为很多人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是奔着热门去的,或者怀有其他目的,或者从未思考,总之很多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所以,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是一种资源不匹配的现象。我们已经如此,转换专业的成本很高,但是我们的孩子,下一代,我们应当让他们尽量避免这种现象。所以请不要只盯着哪些所谓有前景,挣钱多的专业,不要只盯着某某学校,有什么优势专业。这些如果孩子不喜欢,跟孩子不匹配,那么可能反而是一种阻碍。更多的关注一下孩子的实际感受,更多的让孩子参与一下某些行业的体验,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从国外学生经验看,只有参与才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