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020-05-05 教育 48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四川省平昌县喜神小学 王璐 摘要: 摘要:数学交流,是指在数学教学的特定时空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着 预定的教学目标,用各自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数学见解,实现思维碰撞、相互启发 和认识分享。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生活中的交流相比,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 在: 交流的内容聚焦于有计划的数学问题, 交流的方式主要受教师的引导和安排, 交流的作用是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数学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交流沟通 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年级教学内容相对复杂, 教学任务相对繁重, 课堂上教师常常重视自己的讲授, 如果讲得过多过细,那么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而且学生随着年龄的增 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课堂上因担心讲错而变得“金口难开” 。课堂上他们 往往不敢交流,不会交流,不善交流。如何改变以上不良现状,让高年级数学课 堂上的交流也充满活力,我尝试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循循善诱,发掘课堂交流的兴奋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仅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且在学习能力上 也呈现出差异扩大的态势。为了较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学生交流的热情,充分发 挥课堂交流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循循善诱,激发他们交流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 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后,教师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圆柱的侧是 62.8 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 4 厘米,求它的体积。一开始发言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 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教师及时宽容地鼓励学生: “不要着急。 ”并等待学生整理 自己的思路,结果这个学生终于一步一步讲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先求出圆柱的 底面周长, 再算出圆柱的高, 算出底, 最后求出圆柱的体积。 学生讲解完后, 教师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 “真爱动脑筋,思路很清楚!还有更简捷的思考方 法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个学生举手说自己的算式是 62.8÷2×4。其他学生 一脸困惑。这时,教师继续鼓励道: “你的算式是对的。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 的?”教师先肯定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再引导其讲解自己的思路,学生就有了 底气。学生借助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图,说出了思考的依据。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了他的意见,纷纷表示赞赏,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热情洋溢的鼓励,积极发掘学生交流的 兴奋点, 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了分享, 思维的深刻性和简洁性得到了培养。 二、明确要求,规范课堂交流的注意点 为什么要进行交流,怎样交流才是合乎要求的,交流效果才更好,不仅教师 心中要有数,也要让学生知晓并努力做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 上如何交流作为一种教学常规进行训练。数学课堂上的交流与其他学科相比,语 言要更加准确精练,并且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提出了三条交流的注意点:一是要求学生交流时,发言要 积极主动,不放弃,不退缩;二是学会倾听,准确接受并辩证别人交流的信 息,不曲解,不盲从;三是交流时声音要响亮清晰,语句要完整而有序,突出主 要的数学信息,不重复,不罗嗦。为了强化学生交流的规范意识,我常常让发言 的学生再重复一遍,甚至让大家跟着再讲一遍。最后,我还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 参与数学活动中的交流表现,包括发言和倾听的情况进行记载,作为对学生数学 学习的综合评定项目之一。 三、认真备课,确定课堂交流的聚焦点 数学交流的内容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展 开的需要,确定交流的话题。这样的话题往往就是课堂交流的聚焦点。教师是要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针对不同课型和教学的不同环节,设 计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使得学生的交流得以聚焦。如,在知识的建立和巩固过 程中,交流可聚焦于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解 决问题的结果和思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探索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时,关键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基于小数意义理解 基础上的算理,即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学生在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 0.8+0.5 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说说 0.8 元与 0.5 元各是什么意思。学生在交流中很 快就明确:0.8 元就是十分之八元,就是 8 角;0.5 元就是十分之五元,就是 5 角。这样的交流自然引发了将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加法转化成以“角”作单位 的整数加法计算思路:0.8+0.5=13 角=1.3 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竖式计算 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要把 8 和 5 对齐,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 把 0 对齐, 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悟到小数加法计算的法则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这样的交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核 心问题,学生在交流中深化了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目标的达成。 四、因材施教,引导课堂交流的生发点 数学课堂交流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是组织课堂交流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这就需要引导话题中的生发点。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学生通过画图和操作实 践,得出了各自不同的公式推导方法。于是,我就把三角形公式推导方 法作为交流的生发点,重在引导学生说清楚公式中除以 2 的道理。有的学生说成 是把高除以 2,即三角形成为半高与底的乘积;有的学生说成是把底除以 2, 即三角形成为高与半底的乘积; 也有学生把除以 2 说成是用所得的平行四边 形除以 2。对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少数学生忘记除以 2 ,教师没有做任何讲 评,而是出示这样的差错,让学生自己原因。其实,学生在交流中出现错误 是很正常的。纠正错误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正面讲解和示范,而必须是一个由 学生参与“自我否定和纠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提供交流的机会, 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并引起必要的“观念冲突” ,让学生在暴露思维的过程中发 现并改正错误,正确地构建新知。 数学课堂交流会因学生情况的不同,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 等显示出多样性。比如,在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我常常先示范式地引导交流, 激活学生的思维,再让他们相互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注意给他们提供更充分的 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说透;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要适时加以点评或 组织学生同伴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交流给予明确的反馈,以逐步提高学生开展数 学交流的能力。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 《走向高效能的教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年 【3】 《小学教学设计》 ,四川教育报刊社 年 ‍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