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群体性事件频现 舆情有何新特点

2020-06-07 社会 78阅读
1、开放性。与传统媒体舆论准入门槛高,受控制程度强的特点不同,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允许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在网络上自由的获取信息、发布评论,并且可以关注、转发互联网上拥有的任何信息,可以任意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以及价值观。每个人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2、广泛性。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必然具有广泛性,广泛性既包括参与者的广泛,也包括参与内容的广泛。与传统媒体话语权掌握在社会精英阶层不同,网络舆论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参与者中既有市井百姓,也有专家学者等社会精英,囊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同时,公众在互联网上关注的内容极其广泛,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任意内容进行关注和评论,并且一旦出现热点话题或者敏感事件,往往都争相关注,由于人数众多,短期内就能形成巨大的集体舆论效应。
3、非理性。网络舆论带有很强的情绪化特征,网络舆论是一种民意,而民意自古以来就是非理性的。网络舆论的匿名性,使得网民不再受到束缚和羁绊,可以“零风险”实现言论自由,网民难免“随性而舆”。就关注的案件类型来看,网民更愿意关注贫富纠纷型、官民纠纷型、社会公益型、判决不公型、错案型的案件,而对这些类型的案件往往犹如“感同身受”,带有强烈的社会情绪,并经常伴随着过激的言论,将社会情绪带入到了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评论当中。
4、真实性。网络的虚拟性和“零风险”必然出现虚假的网络舆论,出现网络炒作和网络诋毁事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伴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网络领袖”和“网络水军”一族逐渐崛起,在利益的驱使之下“网络黑社会”也悄然滋生,他们通过有“网络枪手”之称的“网络水军”到处发帖,制造网上舆论,网络舆论的真实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5、时效性。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随着手机成为大陆网民第一大互联网终端设备,更增强了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使网络舆论具有了极强的时效性。针对一个事件,网民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了解到相关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数以万计的点击量和跟帖评论,从而引发“蝴蝶效应”,个体意见迅速汇集成公众舆论,进而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声势。
6、随意性。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世界,给所有人提供了发表意见和参政议事的便利。在这里,无须身份审核,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也有选择接受信息的自由。人们可以轻易跨越自己所属的领域边界,在家里、在办公室、在网吧等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自由随意地“公开喊话”或是“发起攻击”。由于网络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如九江中院打击黑社会反遭抹黑,被称收取“黑钱”。还有一些网民随意依据“媒介化的事实”作出判断,有时难免存在偏差。
7、放大性。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在互联网上,网民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一呼百万应”的效果。
8、突发性。网络舆论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可以立即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9、难控性。相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舆论可以想方设法绕开各种障碍进行传播,网络管理者也不可能对网上的言论逐一进行复查和考据。网络舆论的传播同样遵循人际间的六度传播原则,即任何网络舆论,平均只要经过六个网民,就可到达任何一个网民。“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一般2-3个小时可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以达到高潮。”这都从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网络舆论的难控性。而任何一点言辞上的偏差或解释上的不到位,都可能引起网民的不满,甚至给“网络推手”以把柄,发动庞大的“网络水军”群起而攻之,将事情推到极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