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正确报道恶性暴力事件

2020-09-28 社会 273阅读
【网友呼吁】多些宽容理解,让戾气不在我这里传播!
可以说,当下中国社会弥漫着的戾气,与媒体过度报道和渲染营造的不良社会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恶性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一窝蜂跟进和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负面效应。如现在百度输入“家乐福”自动匹配搜索关键词前两条即为“家乐福杀人”和“家乐福砍人”,百度输入“首都机场”自动匹配的10个搜索关键词中7个和爆炸案有关,可见媒体及网民对恶性事件的关注度极高。商业网站上,《朝阳大悦城杀人 盘点中国史上十五大凶杀案》《北京朝阳大悦城恶性杀人案 男子发疯砍死两行人血染路边》《京城频发恶性案件》等文章见诸各网站和论坛首页。在微博中,“朝阳大悦城恶性杀人”“北京家乐福持刀伤人案”“首都机场T3航站楼爆炸”等都一度登上热门话题榜。平面媒体上,新京报、京华时报、齐鲁晚报、南方日报等媒体都对几起恶性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对此,电视、报纸、网站、微博、手机,到处都是杀人、爆炸,让人怎能不恐慌害怕?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其实有不少文章都指出,媒体引用社交媒体内容,过多报道作案现场和细节,制造恐慌情绪,引发模仿效应。在近期的几起恶性事件中,微博等自媒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几起事件都是由网民通过微博最先发出,随后媒体跟进。在微博上,有关事件现场的细节、图片甚至视频都能看到,媒体详细梳理后作为新闻稿件发出。《新京报》对家乐福持刀伤人的报道,写的挺好,但现场感太强,看了害怕,而且如果有坏想法的人真的很容易学。新京报的此组报道被各大网站以《北京家乐福杀人案嫌犯:胡须花白 现场购刀》为标题大量转载。对于此类恶性事件,媒体不必进行深入的细节性描述,不能为了报道而报道,只知道陈述而不知引导。否则,这种令人发指的行径无形中会被推广。
事实上,媒体动辄将恶性事件与“报复社会”相关联,博取网民同情、扩大社会矛盾的非常方法不可取。综合观察北京近期的热点事件,基本上形成如下轨迹,恶性事件发生——恶性事件当事人被网络舆论迅速塑造为专制下的悲情英雄——再次发生恶性循环,社会安全感降低,资产进一步外流,人心惶惶。以首都机场爆炸案为例,事件发生后,微博上不少大V开始转发有关冀中星制造爆炸背后的故事,媒体讨论的焦点也从爆炸案本身延伸至弱势群体维权、社会矛盾激化、治安制度弊端等。每次发生了类似的恶性事件,都充斥着“弱者”有理的声音。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一再发生,肩负引导民众的媒体在做什么?1、挖掘罪犯身世博同情。2、为罪犯寻找各种作恶理由。3、暗示因政府没有满足罪犯诉求。于是本该受到谴责和严惩的反人类行为,成了民不畏死之壮举。传媒责任丧失、底线全无,异质导向深入人心,促使社会快速腐烂,媒体已成霉体。
北京近来发生在公共场所的砍人案,警方的调查结果都还没公布,动机和事因都不清楚,媒体就开始轻率、轻巧并偷懒地沿袭旧“套路”,用“报复社会”来解释这些凶案。这种“无视事实”、“跑在警方调查前面”的分析,不仅误导了公众,更会在社会中传播不安,甚至会诱发犯罪。
恶性事件报道媒体应审慎还原、评价和演绎,勿动辄深度挖掘、反思社会,需警惕其社会诱发效果。媒体勿以深度挖掘、社会反思、关怀弱势、批判体制等名义过度关注、过度消费,让泄愤式爆炸杀戮远离无辜者!媒体和舆论应当正确地引导,不能总是煽风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