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

2022-03-16 综合 111阅读
浅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党应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积极慎重地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情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上认识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在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是虽和平与发展,但充满着更为激烈的新一轮的竞争。我国在挑战中寻求发展的机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敌对势力的阻挠。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现代知识的共产党人,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石。
(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党的传统工作方式受到冲击
信息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高校在某种意义上是各种信息,包括“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心。这使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过去的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讲为主的党内学习等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传统的教育系统和手段面对挑战。在高校中,部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兴趣不高,无不与此有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灌输给学生,用邓小平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三)高教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教学组织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正在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突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行和后勤社会化,按班级、年级开展活动的传统组织形式日趋松散,导致学生的校园意识、班级概念淡化。学生社团等活动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场所和方式。
2.经济因素日趋突出。学生缴费上大学且学习费用逐渐增加,学生生活压力加大,导致物质利益的诱惑力增加。为谁而学和如何学习的问题摆到了学生面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3.毕业择业更为实际。学生毕业择业的市场化,使学生党员的就业也同样走向自主之路。如何使党员毕业生进入到社会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4.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导致学生群体的异质性增加和交流范围的扩大。如何让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受到共产主义理想的熏陶健康成长,是高校党组织肩负的重要使命。
二、目前高校学生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工作状况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党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党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党员辅导员参与,形成院系和班级一条线的工作体系。但现在各种学生社团群体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使得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思政与党建之间、学工部和团委(学生会)之间条块分割的缺陷进一步突出。分管副书记和辅导员忙于日常事务,难以把学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学生工作部门作有机联系的思考和安排;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建缺乏指导和帮助。安排党员教师担任的学生入党联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
(三)党建内容不够明确,实际工作定位较低
党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有其自身的重点和特点。但现在学生党员的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定位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贫乏,多半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或读报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锋、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较少。
(四)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影响尚不明显
学生党员应该在群众和集体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党建在“进口”上把握较严,但有些学生入党后在群众和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学生党组织的整体影响也不明显。在校园中活跃的各种群众性社团活动中,学生党组织的声音较为低沉,学生党员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五)工作方式和观念陈旧,对培养现代型优秀人才思考不够
党组织应该吸引现代型的优秀人才入党。但部分党建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对主动适应社会、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抱有成见。他们的“优秀学生”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优秀、听老师话、朴实稳重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