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从秦到清政府制度的变化

2022-08-20 综合 62阅读
秦朝到清政府?我只能帮你几个朝的,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一、君权与相权(中央官制的演变)
1、发展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
2、原因: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3、汉至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概况:
(1)汉代:汉武帝时设置“ 中朝(内朝) ”制度,影响:原来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演变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内外朝的划分大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2)隋唐:设“ 三省六部 ”制度。
①三省的名称:是指 中书省 、 门下省 、 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三省的职能: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③评价: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3)宋朝:设“ 中书门下 ”和“ 参知政事 ”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设“ 枢密使 ”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设“ 三司使 ”分割了宰相的财权。
(4)元朝: 中书省 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主管全国军事;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5)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①废丞相
●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 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会导致社会动荡。
●概况: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 六部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但皇帝的负担加重。
②设内阁:
●概况:废除宰相制度后,因皇帝政务繁忙,明太祖设 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
●性质: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 。
●评价: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后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
(6)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设置: 雍正 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特点: 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都由钦定;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
●作用: 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中央与地方(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1、发展趋势: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
2、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1)汉初 郡、国 并行制,导致王国 问题;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同时设 监督地方行政长官,中央集权加强。
(2)唐朝:形成 藩镇割据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措施:①军事上: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中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通判 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 中央 掌控。
*影响: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 行省 制度。
①概况: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腹里”);地方设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 宣慰司 进行管理。
②作用: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 的开端。
(5)明朝:明太祖废 行中书省 ,设立 布政司 、 都指挥司 、 按察司 ,分管地方的 行政 、 军政 、 监察 。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 察举制 ,这是一种由下而上的人才选拨制度,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选用官吏采取 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 门第 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
①概况:隋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 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 进士 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②影响: 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直至废除(1905年)。
【重点突破】
1、唐朝的三省六部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的区别:都体现了分权,但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封建君主专制,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2、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国家重要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3、明朝内阁制度与丞相制度的区别:①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不是法定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③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4、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
(1)相同点: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朝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2)不同点:①三省的设置:唐朝加强了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
②最高行政机构: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5、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②选拔方式由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影响:
(1)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以皇权至上为核心,人治大于法治。②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北宋基本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明朝解决。③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制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长期影响政治制度。
(2)影响:
●积极方面:①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内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能有效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兴建大型工程,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消极方面: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导致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