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各战区长官以及下辖军队是什么?

2020-06-11 综合 303阅读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颁布战区及战斗序列,成立五个战区:
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
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
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后改由蒋介石兼),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
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
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
另将西南各省部队编为一、二、三、四四个预备军,随时听候调遣。
1937年9月17日,军事委员会划津浦路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
1937年10月26日,增设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下辖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
1938年2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程潜,在平汉路作战;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在山西作战;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在苏浙作战;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在粤桂作战;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战;
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守备甘宁青地区。
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
1938年11月军令部在南岳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广州、重庆、西安行营,增设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战地党政委员会,并根据战局变化对战区进行了调整。
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1947年3月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
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1948年改制为太原绥靖公署);
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后改制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
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
另设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
因南北战区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1938年12月,军事委员会设立桂林行营、天水行营,分任西南、西北各战区的作战指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