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022-08-10 文化 57阅读

很多东西都像暴雪后的世界,我们一开始接受它或许只是因为它的纯白,可当它真正融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必定是化雪之后。

我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得清自己的内心与表面,分得清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分得清自己的改变与不变。

最近比较闲,外出散步游玩的时候喜欢带着很久前写过的日记本,一直都有想重温的打算,如今总算有时间来打开它们。翻看自己以前的记录,时光在脑海飞快倒转,看到了许多以前的自己,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

还记得初高中那会,少年不知愁滋味,渴望自己有故事,渴望自己能去经历很多很多事情。而后当故事们真的一波一波来临时,自己却惊慌失措,完全没有应对消化的能力。十二三岁的那会读三毛作品,看她描绘的撒哈拉沙漠,渴望去感受她笔下那样轻松自在的世界。那会真是单纯,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美,却看不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要想和她一样在那样的环境下,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是得要拥有多少难能可贵的品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叛逆期,而我的那段叛逆期则充满了自负与狂妄。看着自己高中时期记录的那些往事,有生活琐事的碎碎念,也有对一些人生问题的初步看法。那时的文字大多优美而伤感,带着一种很稚气很自我的眼光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现在回想那一时期,感觉还是很值得的。很多事情,经历过了,才会真正懂得它带给你的感受,成为你长大成人的成长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那一时期的我们,总是喜欢将一切视作自我的延伸,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是被自我情绪和状态包装过的世界。随着阅历的增加,遭受的打击越来越多,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渐渐地,视野越来越开阔,心态越来越客观,越来越能以事物本身的样子去看待事物,理解事物,既不要求它们符合自己的某种意志,也不因为自己的某种情绪去裹胁它们的真实状态。

进入大学后,当我发现我对自己的理解完全是一种过分的自我膨胀后,我意识到我得去了解自己,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前觉得自己当然懂自己,后来发现真不是那么回事儿。自己观察自己的时候,总会刻意回避一些你不愿去面对的问题,但时间总会证明,那些你目前不愿去思考的问题,终究还是得自个儿面对承受。

我开始用一种了解的心态来探索关于自己的一切。大学四年带给我最重要的财富,不是考上了研究生,不是认识了很多朋友,也不是提升了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而是学会了正视自己。

以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事情看问题的方式都是零散的,也是感性的――今天的想法是这样,等过一阵子后想法又会变成那样。我沮丧地发现,我拥有的都是些飘忽不定的想法和观念,它们任性、随意、脆弱,禁不起任何考验。因此,当我年少时渴望的那些故事们真的一个一个逐渐到来时,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应对不了,也吸收不了。

我曾狂妄地告诉过很多人,我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可后来,我发现自己所认为的那些想法,大多荒诞脆弱,丝毫不能构建任何。在此后的一波波无情打击面前,我不得不低下那颗高昂的头颅,开始问自己:“我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思想?”

于是,就有了那年那月我在日记里告诉自己的那句话。从那时起,我就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些坚定的信念和想法,它们牢固坚硬,可以用来构建自己的思想大厦,不是基于自己的凭空臆想,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认识之上。

之后,我强迫自己去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因为我觉得心理学也许能够帮助我了解自己那些随意感性的情绪背后的来源和应对方法,它或许能够给我提供一个比较完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方法。

庆幸的是,我这个选择是对的。从行为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到认知心理学等,尽管一开始看得似懂非懂,有些东西太过专业艰深,加上并不丰富的阅历积累,导致这个过程缓慢漫长,但我还是坚持看下去了。

从现在来看,效果是很明显的。在四年里看的那一本本心理学书,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和帮助,它们不仅给我提供了不错的看待自己的方法,而且还让我发现了许许多多奇妙的东西。比如行为心理学这一系列丛书,它们让我明白,认识自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性格一旦塑造成型,没有重大变故是很难改变的。有些事情让我们高兴喜悦,又有些事情让我们悲伤沮丧,这些是很难改变的,只要碰上,就会引起自己相应的反应。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我们也许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性格来适应这些事情,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决定如何处理由这些事情引发的结果。

你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性格对一些事情具有本能反应,这个你无法控制,但之后该做出怎样的行为,却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如今,我依旧可以深深感受到这句话带给我的强烈震撼和巨大影响。

还有一个实验也带给我非常不可思议的思考:假设我们可以实现把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从自身的肉体中分离出来(在实验中,他们让测试者们把关于自己的三观想法具体写下来,但是不能透露任何能够区别本人的相关信息,如体型相貌、住址、号码、喜好穿着等),那么,在失去了体型、相貌、声音等这些我们日常可以利用到的特征区别后,仅仅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你能从那些形式各异的思想意识中认出你自己吗?你可以认出除你之外的最熟悉的人吗?

其实,我觉得它真正想探究的可能是――你是否明白自己与别人最本质的区别,你又是否明白最好的朋友或最爱的人与他人最不一样的地方?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用一种自我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对于自己的认识,也只能够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方面。当我们不再被自己蒙蔽,当这个世界原来的面貌,以及那个真实的自己出现在自己眼前时,那么,我们就令人信服地成长了,也令人遗憾地失去了那种以我为万物尺度的可爱的狂妄。

我们生不带来何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越来越眷恋活着的意义,而促使我们去思考、尝试和改变的所有动力,都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现在,我不敢说我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完备的思想体系,只能说,我相比以前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虽说人的性格在成年时就已基本成型,但我能感受到,自己的三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蓬勃生长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