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2022-03-31 综合 273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同时,注意创新方式,重在营造氛围、贴近生活,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关键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要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点,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使之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但更多地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狭隘民族主义有着本质区别。要坚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从各国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不断塑造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民族品格。
  二、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新老矛盾相互交织,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更要“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勇于创新、昂扬向上;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要从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从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从创先争优、查找差距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事业的大发展。更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着力回答时代对改革提出的新课题,着力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此,要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贯彻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科学制定改革措施,打好改革攻坚战。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重在营造氛围、潜移默化,重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重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到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各个方面,大力宣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抓住各种宣传教育契机、用好各种宣传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让人们不断受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染熏陶。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大厦添砖加瓦。要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做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持续努力,推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绵绵不断地传承弘扬。
  四、要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紧迫任务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各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如果民族不团结、社会不稳定,就无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各民族就不可能共同繁荣发展。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大力宣传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力宣传各民族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的历史贡献,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要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但边疆和民族地区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内地和汉族地区也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坚决打击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五、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基本保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形式,坚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通过学习、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和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转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组织文化建设、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中增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方向,通过开辟专栏、网页等形式,让人们随时接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要坚持以文化人,创作更多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们在文化消费、文化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把握时代脉搏。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增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带头改革创新,带头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六、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注意创新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的主要形式
  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必须注意创新方式。要总结推广各地的有益经验,坚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乐,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活动等形式,让人们受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熏陶。要加强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要把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注重重大活动庆典时的教育,深入挖掘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蕴藏的教育资源,又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感召启迪,善于发现、总结、提炼、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使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深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